中国国际纪录片大会开幕 《劫后》获评审团大奖
1 中国国际纪录片大会开幕 《劫后》获评审团大奖
vivi1988132010-12-08 14:47:10 发表
《劫后》导演舒崇福。
南海网12月8日报道 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前晚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暨颁奖典礼,这是大会首次将颁奖与开幕式结合到一起,主办方称,这样做是为了让观众在接下来几天的展播观看中,更有“方向性”。 颁奖典礼上,大会依次公布了“社会人文类”、“自然环保类”、“科技教育类”、“历史文化类”、评审团大奖、评审团特别大奖的获奖影片。值得关注的是,以5·12汶川地震为题材的纪录片《劫后》获得评审团特别大奖,导演舒崇福在现场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表示将一路为纪录片“发烧”。
获奖作品
评审团大奖:
《金秋》
评审团特别大奖:
《劫后》
最佳社会人文类纪录片奖:
《常俊河》《出狱》
最佳自然环保类纪录片奖:
《麋鹿家园》《上海空间》
最佳科技教育类纪录片奖:
《灯泡阴谋》《美人鱼的眼泪》
最佳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奖:
《照片中的小女孩》 《另一个海明威》
导演专访
“表现废墟上的希望”
《劫后》是知名导演舒崇福的纪录片处女作,虽然是第一次接触纪录片,舒导的丰厚功力还是使其一鸣惊人。在斩获了第十届四川国际电视节 “金熊猫奖”、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亚洲纪录片金奖等多个奖项后,《劫后》再度获得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评审团特别大奖。
一谈到这部纪录片的内容,舒导就极为兴奋。“我完全被刘婆婆(该纪录片主人公)的笑容所展现的顽强生命力打动了。“当所有的导演都对准废墟的苍凉时,我选择了表现废墟上的希望。”舒崇福告诉记者,整部影片中一直充满了刘婆婆的笑声,只有在最后,刘婆婆几经周折、最终带着几分无奈地坚守在废墟上时,影片才透出了点点苍凉。导演想告诉大家,“我们要坚强,刘婆婆捡起的不是废墟,而是对她66年过去的重新建构。”
“不要像拍纪录片一样拍”
虽然是首次制作纪录片,舒崇福对整个拍摄和制作过程颇有心得。“一定不要像拍纪录片一样拍纪录片!”这是舒崇福一直向他的团队灌输的思想。“《劫后》中没有任何画外音,而是靠曲折的情节、人物的矛盾冲突来展现故事的全貌。从这一点来看,《劫后》是完全不同于其他纪录片的。”他希望自己的团队用拍故事片的手法来拍纪录片。他认为纪录片最大的挑战就是永远不知道结局,虽然故事的情节无法预设,但可以通过不断抓取人物的细节来完善故事。
2008年5月14日,地震发生两天后,舒崇福的拍摄团队进入灾区拍摄。一次,舒崇福看到背着一个大背篓的刘婆婆冲他灿烂地一笑,就是这个笑容改变了整个拍摄的方向。“我一下子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谈到遗憾,舒崇福说:“我没能在影像上找到历史的佐证,这是我第一次拍纪录片的最大遗憾。”
除了按故事片的拍摄手法来拍摄纪录片以外,舒崇福还用故事片的手法来剪辑纪录片。据介绍,《劫后》曾在BBC国际频道中播出,还在韩国、法国等国放映。
“纪录片给我心灵安慰”
以前拍的都是热播电视剧,舒崇福一向都不用担心市场的问题。但纪录片不同,纪录片一直面临市场不佳的难题。舒导认为,赚钱不是他拍纪录片的目的。“纪录片能给我以心灵安慰。这应该是大部分文人所想的。”他会继续拍电视剧挣钱,同时也会更全力地投入到纪录片的拍摄当中。他幽默地说道:“一个导演曾经说,如果哪一天舒崇福不拍纪录片拍得倾家荡产,那就不算发烧了。”
《劫后》简介:
回复该发言
《劫后》导演舒崇福。
南海网12月8日报道 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前晚在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暨颁奖典礼,这是大会首次将颁奖与开幕式结合到一起,主办方称,这样做是为了让观众在接下来几天的展播观看中,更有“方向性”。 颁奖典礼上,大会依次公布了“社会人文类”、“自然环保类”、“科技教育类”、“历史文化类”、评审团大奖、评审团特别大奖的获奖影片。值得关注的是,以5·12汶川地震为题材的纪录片《劫后》获得评审团特别大奖,导演舒崇福在现场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表示将一路为纪录片“发烧”。
获奖作品
评审团大奖:
《金秋》
评审团特别大奖:
《劫后》
最佳社会人文类纪录片奖:
《常俊河》《出狱》
最佳自然环保类纪录片奖:
《麋鹿家园》《上海空间》
最佳科技教育类纪录片奖:
《灯泡阴谋》《美人鱼的眼泪》
最佳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奖:
《照片中的小女孩》 《另一个海明威》
导演专访
“表现废墟上的希望”
《劫后》是知名导演舒崇福的纪录片处女作,虽然是第一次接触纪录片,舒导的丰厚功力还是使其一鸣惊人。在斩获了第十届四川国际电视节 “金熊猫奖”、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亚洲纪录片金奖等多个奖项后,《劫后》再度获得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评审团特别大奖。
一谈到这部纪录片的内容,舒导就极为兴奋。“我完全被刘婆婆(该纪录片主人公)的笑容所展现的顽强生命力打动了。“当所有的导演都对准废墟的苍凉时,我选择了表现废墟上的希望。”舒崇福告诉记者,整部影片中一直充满了刘婆婆的笑声,只有在最后,刘婆婆几经周折、最终带着几分无奈地坚守在废墟上时,影片才透出了点点苍凉。导演想告诉大家,“我们要坚强,刘婆婆捡起的不是废墟,而是对她66年过去的重新建构。”
“不要像拍纪录片一样拍”
虽然是首次制作纪录片,舒崇福对整个拍摄和制作过程颇有心得。“一定不要像拍纪录片一样拍纪录片!”这是舒崇福一直向他的团队灌输的思想。“《劫后》中没有任何画外音,而是靠曲折的情节、人物的矛盾冲突来展现故事的全貌。从这一点来看,《劫后》是完全不同于其他纪录片的。”他希望自己的团队用拍故事片的手法来拍纪录片。他认为纪录片最大的挑战就是永远不知道结局,虽然故事的情节无法预设,但可以通过不断抓取人物的细节来完善故事。
2008年5月14日,地震发生两天后,舒崇福的拍摄团队进入灾区拍摄。一次,舒崇福看到背着一个大背篓的刘婆婆冲他灿烂地一笑,就是这个笑容改变了整个拍摄的方向。“我一下子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谈到遗憾,舒崇福说:“我没能在影像上找到历史的佐证,这是我第一次拍纪录片的最大遗憾。”
除了按故事片的拍摄手法来拍摄纪录片以外,舒崇福还用故事片的手法来剪辑纪录片。据介绍,《劫后》曾在BBC国际频道中播出,还在韩国、法国等国放映。
“纪录片给我心灵安慰”
以前拍的都是热播电视剧,舒崇福一向都不用担心市场的问题。但纪录片不同,纪录片一直面临市场不佳的难题。舒导认为,赚钱不是他拍纪录片的目的。“纪录片能给我以心灵安慰。这应该是大部分文人所想的。”他会继续拍电视剧挣钱,同时也会更全力地投入到纪录片的拍摄当中。他幽默地说道:“一个导演曾经说,如果哪一天舒崇福不拍纪录片拍得倾家荡产,那就不算发烧了。”
《劫后》简介: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中国国际纪录片大会开幕 《劫后》获评审团大奖
vivi1988132010-12-08 14:47:10 发表
66年前,父亲和年轻继母为还债,把绵竹女子师范学校的校花刘婆婆嫁到了现在的家。66年里,一个漫长的历史,刘婆婆用所有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打成了一个生命的结,就是这个家。但是在“5·12”这一天的两分半钟里,刘婆婆的家突然破碎了。地震后,刘婆婆每天都在废墟里寻找觅拾。她把能从废墟里找到的任何物品放回家中,这种行为受到儿子的极力反对。刘婆婆因此离家出走,随后陆续经历过几次回家、离家出走的经历。但不管怎么出走,最终她还是要回到这片废墟里……
回复该发言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