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质量报告出炉 半数导师每月指导不超两次
1 博士质量报告出炉 半数导师每月指导不超两次
jayz04152010-12-08 14:59:44 发表
我国已步入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
长江日报报道 昨(6)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在武汉上市。《报告》披露,生师比偏高已影响到博士培养质量,其中半数导师每月指导学生不超过两次。
这项调查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委托进行。调查分为博士培养和发展两部分,前者主要涉及博士教育过程,后者针对博士毕业后发展过程。调查涉及全国所有博士培养单位(不含港澳台),共回收有效问卷69133份。由于问卷数量庞大,《报告》称,这是迄今海内外关于博士质量最大规模的调查。
据了解,1981年,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共有151个,2007年达到34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达1739个。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量1996年超过韩国,2000年超过印度,2002年超过英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德国。截至2008年,我国累计授予博士学位近28万人。就数量而言,我国已步入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
1981年之后的13年间,国务院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了8043名博士生导师。55岁以下的博导1981年仅占12.9%,2006年则达70.9%。1995年博导审批权下放后,1997年至2006年博导数量10年间翻了近两番。但由于博士生数量增长幅度更大,生师比明显提高。
《报告》指出,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远远超过美国和丹麦,生师比偏高已影响博士培养质量。导师指导博士生的频次每月不超过两次的比例,总体上达到一半以上,其中人文学科(占57.8%)和管理学科(占55.2%)更突出。
据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初稿2008年4月已完成,经过不下10次的修改定稿。对于调查问卷中“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培养方式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博导指导的学生数量”等问题,《报告》没有公布具体数据。
《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数据摘录
●我国女博士生比例提高
我国博士生中女性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21.9%提高到了2006年的35.7%。
●博士毕业生年龄“三足鼎立”
2006年,博士毕业生年龄“30岁及以下”、“31岁至36岁”、“37岁及以上”3个年龄段基本持平,均占1/3左右。
●42.4%的博士生家长为中小学文化
博士生家长的最高学历中,初中、小学占42.4%,高中占30.2%,大专及以上占26.4%。
●22.9%的博士生家长系“负责人”
从家长所从事的职业看,各类体力劳动者占42%,国家机关、企事业等单位负责人占22.9%,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21.5%。
●40%的博士毕业后去高校就业
高校和科研设计单位一直是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分别占总数的40%和10%左右。
●专业学位博士仅占1.1%
我国的博士主要为学术性。以2006年为例,当年授予的35628个博士学位,其中专业学位394人,仅占1.1%。
●博士首获省部级奖励平均33.16岁
博士首次申请专利的平均年龄为33.21岁,首次自主申请课题并获得资助的平均年龄为33.02岁,首次发表索引论文的平均年龄为30.86岁,首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平均年龄为33.16岁。
●博士毕业平均33.17岁
平均攻读博士学位所需要的时间为3.54年,平均毕业年龄为33.17岁。博士获得副高职称的平均年龄是34.11岁。博士的幸福感指数达到了75.25%。
●“985工程”高校非公开招录博士超过40%
回复该发言
我国已步入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
长江日报报道 昨(6)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在武汉上市。《报告》披露,生师比偏高已影响到博士培养质量,其中半数导师每月指导学生不超过两次。
这项调查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委托进行。调查分为博士培养和发展两部分,前者主要涉及博士教育过程,后者针对博士毕业后发展过程。调查涉及全国所有博士培养单位(不含港澳台),共回收有效问卷69133份。由于问卷数量庞大,《报告》称,这是迄今海内外关于博士质量最大规模的调查。
据了解,1981年,我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共有151个,2007年达到346个,博士学位授予点达1739个。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量1996年超过韩国,2000年超过印度,2002年超过英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德国。截至2008年,我国累计授予博士学位近28万人。就数量而言,我国已步入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
1981年之后的13年间,国务院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了8043名博士生导师。55岁以下的博导1981年仅占12.9%,2006年则达70.9%。1995年博导审批权下放后,1997年至2006年博导数量10年间翻了近两番。但由于博士生数量增长幅度更大,生师比明显提高。
《报告》指出,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远远超过美国和丹麦,生师比偏高已影响博士培养质量。导师指导博士生的频次每月不超过两次的比例,总体上达到一半以上,其中人文学科(占57.8%)和管理学科(占55.2%)更突出。
据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初稿2008年4月已完成,经过不下10次的修改定稿。对于调查问卷中“攻读博士学位时的培养方式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博导指导的学生数量”等问题,《报告》没有公布具体数据。
《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数据摘录
●我国女博士生比例提高
我国博士生中女性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21.9%提高到了2006年的35.7%。
●博士毕业生年龄“三足鼎立”
2006年,博士毕业生年龄“30岁及以下”、“31岁至36岁”、“37岁及以上”3个年龄段基本持平,均占1/3左右。
●42.4%的博士生家长为中小学文化
博士生家长的最高学历中,初中、小学占42.4%,高中占30.2%,大专及以上占26.4%。
●22.9%的博士生家长系“负责人”
从家长所从事的职业看,各类体力劳动者占42%,国家机关、企事业等单位负责人占22.9%,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21.5%。
●40%的博士毕业后去高校就业
高校和科研设计单位一直是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分别占总数的40%和10%左右。
●专业学位博士仅占1.1%
我国的博士主要为学术性。以2006年为例,当年授予的35628个博士学位,其中专业学位394人,仅占1.1%。
●博士首获省部级奖励平均33.16岁
博士首次申请专利的平均年龄为33.21岁,首次自主申请课题并获得资助的平均年龄为33.02岁,首次发表索引论文的平均年龄为30.86岁,首次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的平均年龄为33.16岁。
●博士毕业平均33.17岁
平均攻读博士学位所需要的时间为3.54年,平均毕业年龄为33.17岁。博士获得副高职称的平均年龄是34.11岁。博士的幸福感指数达到了75.25%。
●“985工程”高校非公开招录博士超过40%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博士质量报告出炉 半数导师每月指导不超两次
jayz04152010-12-08 14:59:44 发表
普通院校公开招录博士生的比例在80%以上。“985工程”高校通过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免试推荐等招生比例已达40%以上。
读博费用一半靠家庭
昨日获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公布的数据称,51%的博士生读博期间半数的费用需靠家庭来支付。
《报告》披露,对博士生的直接资助长期以来没有实质性变化。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博士生每月生活资助已经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调查显示,51%的博士生读博的一半以上费用需要家庭支付,奖助学金、助研收入、勤工俭学、助学贷款、亲友借款等方面的来源十分有限。
“以项目养人” 不利学术能力提升
昨日获悉,对于当前博士生称唿导师为“老板”、学生为导师打工等现状,《中国博士质量报告》用“以项目养人”进行阐释。
《报告》指出,高校作为培养博士的主体,缺乏资助博士生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专门经费,致使一些导师“以项目养人”,以支持博士生培养。
《报告》称,若片面追求“以项目养人,以人推动项目”,会使一些导师和博士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项目上,不利于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
规定博士生发论文 导致“重量不重质”
昨日获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指出,我国的博士学位论文在原创性等方面与国际上相比差距明显。
据统计,2000年至2006年,我国理工科博士生在学期间人均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数均翻了一番。
据悉,我国几乎所有的培养单位对博士在学期间都有发表论文的规定。但调查发现,将论文发表作为博士毕业和申请学位的提前,也带来一些问题。
一些博士生入学后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论文发表上,影响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一些博士生由于论文发表的压力,不愿从事周期长、难度大、不易短期见效的研究,只是在影响因子较低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以满足数量要求。
调查称,在选题方面有60%的培养单位博士学位论文不同程度上存在选题较为宏大、空泛的弊病。23.4%的培养单位论文开创性选题数量较少,与国外博士学位论文存在明显差距。
《报告》披露,有的“985工程”高校的博士论文存在选题雷同现象。不少博士论文选题都由博导指定,部分博士生缺乏独立提出研究问题的能力。
发达国家博士生 淘汰三至五成
昨日获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公布的数据称,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博士生平均流失率高达30%至50%。
《报告》认为,由于选题开题、综合考试等核心环节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我国对不合格博士生的中期淘汰一直没有落实。
《报告》指出,一些高校在博士点的建设上存在“重申请,轻建设”,申请博士点时“想方设法拼凑条件”,申请成功后并未真正落实学科建设计划,其博士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调查称,仅有不到1/3的导师认为博士生的“相关学科知识”水平较高。无论是博士生还是博导、研究生培养负责人,对博士生的“创新能力”评价都是“较低”。
《报告》指出,博士要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仅需要具备本学科深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更需要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应采取措施提高博士生相关学科知识水平。
提高博士质量 竞争激烈 压力很大
2007年,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称,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归功于其出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国博士质量报告》称,“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采取相应的战略举措”。
回复该发言
读博费用一半靠家庭
昨日获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公布的数据称,51%的博士生读博期间半数的费用需靠家庭来支付。
《报告》披露,对博士生的直接资助长期以来没有实质性变化。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博士生每月生活资助已经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调查显示,51%的博士生读博的一半以上费用需要家庭支付,奖助学金、助研收入、勤工俭学、助学贷款、亲友借款等方面的来源十分有限。
“以项目养人” 不利学术能力提升
昨日获悉,对于当前博士生称唿导师为“老板”、学生为导师打工等现状,《中国博士质量报告》用“以项目养人”进行阐释。
《报告》指出,高校作为培养博士的主体,缺乏资助博士生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专门经费,致使一些导师“以项目养人”,以支持博士生培养。
《报告》称,若片面追求“以项目养人,以人推动项目”,会使一些导师和博士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项目上,不利于博士生学术能力提升。
规定博士生发论文 导致“重量不重质”
昨日获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指出,我国的博士学位论文在原创性等方面与国际上相比差距明显。
据统计,2000年至2006年,我国理工科博士生在学期间人均发表SCI和EI检索论文数均翻了一番。
据悉,我国几乎所有的培养单位对博士在学期间都有发表论文的规定。但调查发现,将论文发表作为博士毕业和申请学位的提前,也带来一些问题。
一些博士生入学后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论文发表上,影响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一些博士生由于论文发表的压力,不愿从事周期长、难度大、不易短期见效的研究,只是在影响因子较低的刊物上发表文章,以满足数量要求。
调查称,在选题方面有60%的培养单位博士学位论文不同程度上存在选题较为宏大、空泛的弊病。23.4%的培养单位论文开创性选题数量较少,与国外博士学位论文存在明显差距。
《报告》披露,有的“985工程”高校的博士论文存在选题雷同现象。不少博士论文选题都由博导指定,部分博士生缺乏独立提出研究问题的能力。
发达国家博士生 淘汰三至五成
昨日获悉,《中国博士质量报告》公布的数据称,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的博士生平均流失率高达30%至50%。
《报告》认为,由于选题开题、综合考试等核心环节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我国对不合格博士生的中期淘汰一直没有落实。
《报告》指出,一些高校在博士点的建设上存在“重申请,轻建设”,申请博士点时“想方设法拼凑条件”,申请成功后并未真正落实学科建设计划,其博士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调查称,仅有不到1/3的导师认为博士生的“相关学科知识”水平较高。无论是博士生还是博导、研究生培养负责人,对博士生的“创新能力”评价都是“较低”。
《报告》指出,博士要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仅需要具备本学科深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更需要宽广的相关学科知识,应采取措施提高博士生相关学科知识水平。
提高博士质量 竞争激烈 压力很大
2007年,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称,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归功于其出色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中国博士质量报告》称,“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采取相应的战略举措”。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博士质量报告出炉 半数导师每月指导不超两次
共有3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