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教育论坛供稿 大学,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含金量已不再用百分之几来形容,惊闻某些地方专科录取居然降到200分以下,大胆的让人惊叹还有专科教育存在的必要。当流水线造出的产品不再有差异,必然要造成与社会需求的不协调。原因可能有很多,根深蒂固的科举观念还是起决定作用,学而优则仕,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还是报之以最大的期,上大学,可能不一定将来能成功,但不上大学,很难走上成功、光彩的前途。
国家的教育在向大众教育过渡,经过十数年的发展,高校以考虑容纳能力为主,大兴土木,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却少有引进、培养出自己大师级的教授,现在处于考虑如何让更多的高中生进入大学接受高校教育思想为主,现在这个目标基本达到了,向更高层次转变成为必然。但是高校数量众多,鱼龙混杂,其自身还没有发展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原动力,需要靠社会发展或者生源市场去调整,如高等院校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没有质上的区分,职业技能教育高等教育化,少有院校在专业技能培养上有所突破、创新,会对毕业的学生有很大的适应就业能力压力,反过来社会、家长、学生更大的不认可职业技能教育,造成恶性循环,使职业教育走向死结。
高中阶段是应试教育的最高境界依然没有改变,在大多数高中依然要考虑名气与升学率问题时,尤其偏远地区、乡镇地区这些高中学校还都是一鞭赶,能屡屡创出高考低分也证明部分学生一直又处于高中阶段学习的边缘,成因较复杂,在总分与平均分之间相差悬殊值得教育者深思。
持续的适龄人口就业压力也促使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延缓社会每年的就业压力,矛盾虽然延后,但相对于人口年龄的结构看,未来的考生数量渐次回落,也在减缓滞后就业压力的矛盾,决定了在选择生源素质与培养数量上更倾向于首先要满足每年各大院校的计划。
如果有人要嬉笑,每科考个三四十分就能上大学能学出什么、将来能干什么,不如更多的看看以目前的水平和现实选择,能解决哪一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是最起码要实行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并存,在普及高等教育的同时,是时候培养未来的大师了。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