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报道:不考开口说、不考听力和词汇,相反却单单考学生的书面和口头的表达能力。在最近由中学生学习报、新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的“2010年上海昂立教育·新知英语写作大赛”上,命题负责人、英语特级教师魏孟勋说,作文的“短板”已经成为青少年英语学习上的一个亟待克服的瓶颈。
问:从这次大赛来看,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是不是很成问题?
答:上海经过“两期课改”,应该说,中小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阅读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看,表达成为显著的一个弱项,提高最快是阅读能力,听力水平也有不小的提高,但是,写作和口头两个表达能力,却实实在在地提高很慢。目前,上海的英语竞赛很多,但单项的写作比赛还极少。恰恰是这样的竞赛和测试,可以明显看出当下青少年英语学习上的薄弱环节。
问:表达能力的薄弱,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答:现在上海的英语“二期课改”课程标准,对写作有明确,教材上也有专门的教学要求与内容安排,而且,历年的中考和高考考纲也都会对写作提出明确的要求。问题是,我们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不足的方面,主要表现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而对书面和口头的表达能力关注不够,即落实到语言的实际运用方面明显存有欠缺,还没真正到位。教师的重点在语法、词汇和阅读技巧的反复训练,对写作的指导则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和容量设计,口语训练方面的教学内容则更要少些。
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和家长很在乎考试成绩,但这种重视也只是表现在对词汇、语法、阅读等语言知识的重视,课外的补习、做大量的教辅练习等,也只是针对着所谓的语言知识点,对写作和口语要忽略了许多。以这次比赛为例,要求同学们先看图,然后有15秒的准备时间,紧接着是要能有逻辑、有重点地回答相关内容,因此,学生们在表达上的“短板”就十分凸显了。
问:既然看到了问题的症结,那么又该如何有效解决呢?
答:首先要从教学上突破。现在的教材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深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写作和口语的训练给予必要的时间保证。第二,表达能力训练要与词汇和语法的教学相整合,使学生能把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迁移到表达能力中。实际中,教法要变。对写作要有系统教学计划。第三,学生和家长也要转变认识的偏差,不要总去“钻研”那些词汇和语法上的难题、深题和怪题。从这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对语言知识的要求并不是无限加深,而是着重于基础题,考的知识点也是最核心的部分,要让学生们明白,学了词汇和语法,最终目的是要能转化成实际的运用能力。
而且,从日常的教学和考试来看,学生们往往在一般的语法练习时准确率会比较高,可一旦转到写作和口语考查时,差错就会明显增多。同样,在阅读的考查中,句子结构、句与句的连接词等,学生们似乎都能较好地掌握,但要落笔写成文章,则就不太像样了,最常见的问题是不会用重句,只会用些简单句型,不太能熟练使用连接词等。
问:英语教学是要听说读写全面提高,重点究竟放在哪里呢?
答:我有几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 要增加语言的输入量 平时同学们要尽可能地去大量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多读英文报刊和原著,其实这方面是有许多适合青少年的读物的,而且还要广泛阅读各种文体,包括诗歌、小说、说明文等。
● 提高听说的能力 听的资源很丰富,不要仅限于教材。现在网络和视听渠道十分丰富,同学们要能从原版的英语教学资源中体会出究竟该如何说、如何写,这才是活的语言。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