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关注,而且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关注不是仅局限于自身所处行业,更多的是出于对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长远考虑,这超出了一个企业家的视域之外。

比如河南工业结构如何调整?郭认为,出路在于转向制造业。这是聊起眼下过热的语汇——“经济结构调整”时的判断。
郭振甫给出的理由是,河南作为新晋工业大省,不能仅有资源型产业支撑,工业的嵴梁在制造业。在重化工业中期阶段,支撑河南制造业的产业,还应该优先发展制造业的龙头产业——汽车工业。
郭的这一观点,与他多次聊起的发展汽车产业的要义一脉相承。他认为,汽车产业链条在工业产业中最长,带动能力最大,河南不能失去眼下城市化进程加速期发展汽车工业的机遇。

对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可能会给汽车工业带来的新机遇,郭认为,培育自主品牌是结构调整中一大课题。
从日本汽车自主品牌的培育看,它们经历了五六十年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的格局,自主品牌在国内的占有率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的5∶5发展到现在的9∶1,那么,中国从产业基础来判断,也至少需要三十至五十年的努力。
“国内发展汽车自主品牌的条件是具备的:一是政府的号召,二是国民的情结。”郭表示。
那么,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在支持汽车工业发展上,不仅仅看作是对一个企业的关注,而是对一个产业的关注。不能仅关注于新的招商项目,而缺少对现有产业企业的关照。
现在,省政府关注富士康、郑州日产第二工厂发展的信号,让郭看到了政府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对制造业的重视,郭很欣慰。
消费理念升级的跟随者
郭振甫认为,眼下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不仅是政府发展理念转型的原因,还有经济结构不平衡的问题。比如说,政府在发展经济时,不再像以往那样注重速度了,而更多地关注质量与效益了。
这一转型的发生,与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氛围转向有着某种联系。郭观察,社会对经济发展的理性认知越来越深入,对浮躁与冲动的发展观念越来越排斥。因此,他认为,政府讲结构调整,讲产业创新,企业搞技术革新都要平静地去做,不能再急于求成。
那么,从政府的角度讲,搞区域经济发展的理念与方法要更实用、更沉静、更深入才对。郭沉思道。
“这种发展理念新变化,还源于人们生活消费理念的变化,说到底还是人们追求生活与发展的心态发生了变化。”郭认为,“从根本上讲,人们心态的调整是这场经济结构调整深层次的铺垫。”
郭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有着显性表现。比如,人们穿着上,不再崇尚西装革履,而是追求舒适随性;比如人们在吃饭上,不再对山珍海味流露出向往之意,而是注重绿色自然;比如人们出行,不再注重奢华排场的轿车,而是追求经济实用的多功能乘用车……
这种生活消费理念的变革,将会带来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郭认为,这种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其实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因此,捕捉人们消费结构调整的细微信号,就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