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12月9日报道 在吉利入主沃尔沃后,不管是吉利方面,还是媒体方面都在谈论一件事——在中国开设三个基地。到底什么时候开,开在哪里,开多大规模,生产些什么车型。
不过,沃尔沃在中国建设多基地是不符合沃尔沃在中国发展实际情况的。以2009年为例,沃尔沃在中国销售了2.24万辆,这是在长安福特马自达已经实现两款车型国产情况下做到的成绩。
同样是2009年,斯巴鲁在华销售量为3.5万辆,这3.5万辆全部依靠进口。应该说富士重工比当初的福特进入一个市场要审慎得多,斯巴鲁直到现在还在打客户基础,为国产做铺垫工作。从定位上来说,斯巴鲁比沃尔沃要低,应该说跑量相对容易些,即便如此,富士重工都没有敢选择国产化,那么沃尔沃在未来搞三个基地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就长安福特马自达一个基地的国产,也没有把S80L和S40两款车杀入主流阵列,未来全系都搞进来,风险巨大。
长安福特马自达有福克斯、嘉年华、马自达3、蒙迪欧致胜这四款过硬的车型在撑着,沃尔沃国产的尴尬尚显不出来,如果一个主机厂只是生产沃尔沃,还是这样的成绩,它的经济效益无论如何是不划算的。
因此,在目前的情形下,不要说三个基地,哪怕是一个基地,沃尔沃也应该掂量清楚,冒进不得。
另外,从建设成本上来看。在2008年,奥迪在长春投资兴建了第二工厂,斥资10亿元;2010年,宝马和华晨宣布共同投资50亿元在沈阳兴建第二工厂。也就是说,目前兴建一个豪华品牌的新工厂,其投资额度起码在10亿~50亿元之间。
取一个下限,沃尔沃工厂的建设费用以10亿元计,那么三个基地就是30亿元,建设期是三年,每年需投资10亿元。
吉利收购沃尔沃共花去了18亿+12亿美元,其中地方政府(成都、大庆、嘉定)为吉利出了近80亿元,也就是12亿美元。剩下的18亿美元,合120亿元人民币,是吉利从银行拿来的。如果分作10年偿付的话(3年建设期+7年的固定资产折旧),那么差不多每年偿还15.4亿元(含利息)。
按照上面的计算,也就是说吉利每年起码要为沃尔沃掏出25.4亿元来。根据吉利2010年的半年报,其经营性现金流的净额为14.7亿港元,全年翻倍以29.4亿港元计,合25.2亿元人民币。
也就说,吉利每年全部精力都将用来偿还收购沃尔沃产生的债务,用来建豪华车基地都不够。
如果明年国内车市增速放缓,吉利自有基地的新产品不能马上冲量;同时,国际范围内,特别是欧洲刺激汽车消费政策退出,沃尔沃全球销量走低。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沃尔沃项目运营成本大幅走高。
因此,无论从沃尔沃在国内的销量还是吉利的财力来看,开建三个基地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不排除沃尔沃项目继续获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或者通过香港上市公司再度募资来维持投入。不过,这种“霸王硬上弓”的结果很可能箭还未射出,就已经拉伤了自己。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