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央视在“每周质量报告”中揭出红木家具以廉充贵,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什么叫“白皮”。如今“白皮”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打来打去,“白皮”在家居界仍然是层出不穷。
所谓“白皮”,是指红酸枝等材料中介于树皮和心材的中间部分,心材呈黑红色,而这部分呈白色,其功能是给树木输送营养成分,因而密度相对小,易于受到虫蛀,如果做成家具,不仅不好看,而且不经用。但你不得不佩服那些家具生产者的高超技术,白色可以通过涂漆改变,纹路可以通过描绘产生,经过一番“化妆”,价格不过每吨七八百元的“白皮”,就可以当做每吨四五万元的红酸枝一起打包卖。厂家赚得肥滚滚的,买家却不知不觉中做了一回窦娥。
在实木家具领域,同样存在“白皮”现象。比如,在家具表面贴上一层实木皮,里面不过是普通的刨花板,也敢当做实木卖;将一块块实木小碎板用胶拼接起来,作为实木家具的基材,再在外面贴实木皮,也敢称100%实木;在正反两面实木板的中间夹上一层胶合板,外表贴木皮做出实木纹理,也敢称纯实木。在这些伎俩中,不是实木的部分就相当于“白皮”,卖出的是高价,损害的是客户。
“白皮”考验的不仅是消费者的辨别力,而且是商家的自觉性。一个真正的品牌,靠“白皮”武装,迟早会露馅的。过去,有多少“白皮”曾被忽略,也许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今后还有多少“白皮”会重来?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