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资私人银行业务因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迅速扩大而快速增长,目前随着客户量和管理资产规模的增大,以及服务的日趋多元化,已有银行宣布盈利。
9月29日,农业银行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举行私人银行开业仪式,其私人银行服务将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12个省市陆续推出。这是自2007年3月中国银行首开中资银行私人银行先河之后,加入私人银行业务竞争的又一家中资银行。在最近两三年内,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等已经纷纷推出了自己的私人银行部门。
中资私人银行业务因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迅速扩大而快速增长。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资私人银行口碑一落千丈,不少客户转投中资私人银行。
中资私人银行网络扩张迅速。截至2010年6月末,中国银行在15个城市设立了私人银行,工商银行在全国有10个私人银行网店,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的私人银行中心都是16家,建设银行5家。同时,客户数量和资产管理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6月末,中行中高端客户数量比上年末增长22.74%,管理中高端客户金融资产规模比上年末增长16.79%;工行私人银行客户突破1.6万户,管理资产超过3,200亿元;招行私人银行客户突破12000人,管理资产超过2000亿;民生银行私人银行达标客户财富资产337 亿元;中信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量达7,563 户,比上年末增长 44.80%。
根据长期从事国内私人银行业务研究的普益财富研究员黄琦的统计:“目前中资私人银行资产管理总规模大约在1万亿左右,在2008年这一数据仅为2000多亿,增长速度迅猛”。她认为,中国庞大且不断壮大的高净值群体是私人银行快速发展的基石。据美林集团和凯捷咨询公司今年6月份发布的《最新全球财富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拥有百万美元资产者达到47.7万人,较2008年增加31%,成为财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随着客户量、管理资产规模以及服务日趋多元化,各大银行的私人银行已经纷纷开始盈利。民生私人银行总裁朱德贞表示,经过两年的探索,目前民生私人银行已经实现盈利。招商银行方面也表示,今年前两季度盈利600万。总的来说,目前中资私人银行仍处在一个盈亏平衡点上,不过这对于开展相关业务仅3年的中资银行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不过中资私人银行的弱点也暴露出来。从根本上说,私人银行业务提供的是一种综合性的金融服务,且这种服务是以银行和客户之间长期建立的信任关系为基础。目前中资私人银行很难做到这一点,仍是以推介金融产品来获得收入来源,是“交易型服务”,总的来说与零售银行区别不大,只不过是把零售银行中符合私人银行门槛的那部分客户划给私人银行。各大中资私人银行在增值服务领域同质化也较高,个性化服务不够。另外,从各大银行角逐的客户群体看,在中小企业主、企业管理者,即净资产在1000万左右的市场竞争白热化,而对于超高净值客户,那些资产在2亿以上的客户,无法满足其需求。
对于中资私人银行来说,目前亟需解决经营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回到私人银行本源上,改变以产品和销售为主的理念,转为以顾问咨询费用和投资组合管理费用为主。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