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社科院最新的经济蓝皮书,预计2010年中国的房价上涨15%。而实际上,从1998年房改以来,上海的房价从3000元/平一直到现在的23000元/平,短短不过12年,但当时的房价仅是现在的一个零头,已经接近整整十倍。
但老百姓的收入增长的速度,却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这十二年来,究竟是什么逼疯了房价?
我想有个家
曾经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说中国老太太和外国老太太的消费方式,外国老太太从银行借了一笔钱买了房子,住了大半辈子,最后在过世前还清了银行最后的一笔钱;而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临死前才住上了新房。这一故事揭示了国内外不同的消费理念。
诚然,目前中国人也学会了贷款,学会了提前消费,但是有一些观念还是无法被改变。比如说,很多外国的年轻人选择租房生活,但对很多中国人来说难以接受。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心中,先“成家”后“立业”,这个“成家”意味着有一个老婆,有一个自己的小窝。对一些生于农村打拼在城市的人来说,买房意味着城里人的生活,即使自己这一代成不了城里人,下一代也能成为城里人。因此,如果做一个市场调查,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中国人会选择买房而不是租房。
这一主要原因加上中国本身庞大的人口,导致了住房的刚性需求一直居高不下。而从供应层面来看,由于1998年房改之后,商品房市场还很不成熟,处于起步阶段,供应量一直跟不上,所谓“洛阳纸贵”,凡是奇货可居的物品的价值一定会上涨,房子也是商品,又怎会不一样呢?
房子是个好东西
记得有一个专家说过,房子是个好东西,凡是好东西就有人要抢,有人抢,它就贵。
房子确实是个好东西。它有使用功能,能住,能安身,而且这一功能是一个社会人不可或缺的功用。另外,房子还能保值甚至升值,是许多懒人首选的投资方式。网易房产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房子、股票、黄金,你会选择哪个做投资,结果买房获得了压倒性的投票。看来,虽然买房的门槛要远远高于投资股票和投资黄金,但却是许多人觉得目前“最靠谱”的一项投资方式。
既然房子那么好,那买的人自然多,而且有的人还不单单买一套,这些人我们称之为“投资客”或者“炒房客”。普通的老百姓对这些人“深恶痛绝”,觉得房价就是这些人给炒上去的。诚然,房价会越来越高,和投资者不断入市,抬高了房价有关,但是,对追逐利益的投资者来说,他们的投资行为无可指责,东西好,我喜欢,多买几样不可以么?有钱人可以收集名车名表名包,为什么不可以收集名屋?更何况,买几个LV、Gucci未必能升值,买房还能赚钱呢。
当房子成为奢侈品
所以尽管有人说,房子是必需品,但是就目前来看,房子对普通的打工仔来说,房子更像是奢侈品。而对整个国民经济来说,房地产是支柱产业。
土地财政已经为业内诟病多年,也正是因为一直居高不下的地价,导致了商品房的房价持续被推高。党报不断发声,直指部分地方政府没有切实地落实调控,是调控起不到应有的遏制房价功效的主要原因。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关于房地产业的“两难”问题,也是房改12年以来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
许多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将一个区域规划好宏伟蓝图,然后拿出来卖地,已经成为了地方政府创造GDP一个常见的模式,一旦这个模式被打破,地方政府似乎就找不到另一条创收的道路。
不过,最新的十二五规划中,房地产的国民经济支柱型地位已经消失,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不过,如果这只是表面上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在执政者的心理,对房地产、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一日不消失,房子对老百姓来讲,可能依旧将会是奢侈品。
回复该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