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价格推升11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破五,图为2008年1月以来CPI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走势。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11月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显示,11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5.1%,达到今年的最高值,创28个月来新高。
今年1到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超过年初预期目标。受访经济学家认为,随着12月份翘尾因素的减弱,物价将会有所回落,但加息警报仍未解除;由于经济的通胀压力正持续增加,管理层可能进一步实施紧缩政策。
就在11月CPI数据公布的前夜,央行再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年内第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市场猜测,抑制流动性过剩、控制通胀成为当前货币政策主要调控目标。
不过,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博客)昨天对早报记者表示,目前央行货币政策最主要的是预期作用,“利率对于实体经济运行的作用,其实远远比媒体、老百姓的感受要低,但政府要调高利率,这是一个信号作用,表明中国决策者对通胀及诱发资产价格泡沫的忧虑。”
11月份CPI达5.1%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1至11月份累计,我国CPI同比上涨3.2%,涨幅比1至10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11月份我国八大类商品价格同比六涨二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居住价格上涨5.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4.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0.7%,衣着类价格下降0.7%。
调查还显示,11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1%,环比上涨1.4%。1至11月份累计,PPI同比上涨5.5%。
食品价格是主要推手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数据显示,食品价格上涨仍然是推高CPI“破五”的第一推手。在CPI的八大类构成当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再次稳居CPI八大类构成中涨幅第一。
不过,在政府近期密集出台的调控措施影响下,蔬菜价格出现了明显下跌。商务部持续跟踪的18种蔬菜价格自11月份开始几乎全部出现了回落。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认为,目前的通胀压力从根本上反映了自2009年以来的货币供应增加49.5%,以及资源价格和国内工资上涨的趋势。她预计,通胀压力将持续至2011年,但不断上涨的商品价格尚未渗入终端商品及服务。价格上涨压力将继续对经济产生影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虽然近期物价仍存在短期输入性通胀压力和食品通胀压力,但随着翘尾因素的消失、政府价格干预措施的逐步实施,年内通胀压力或已见顶,12月CPI将平稳回落。
李稻葵也认为,明年整体物价水平会保持比较温和的水平,上涨幅度可能会超过3.5%,但不会高于5%。
通胀压力加剧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昨天在发布会上称,11月份CPI上涨的幅度,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中国政府原来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是3%左右,这是一个预期性的、指导性的目标,稍稍超过3%应该也还在这个调控目标的范围之内。”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