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
  • |
  • 相册
  • |
  • 博客
  • |
  • 爽吧
  • |
  • 点评

财经的其他话题……

返回财经……


我收藏的爽吧……


货币超发与社会成本全面上升相叠加

1 货币超发与社会成本全面上升相叠加
vivi1988132010-12-12 11:30:29 发表
2010年的物价上涨,突破了天气异常、自然灾害、供应“大小年”等常规的因素,增加了不同于往年的涨价驱动,这才使得物价走势判断在短短几个月内发生了“逆转”。
正如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室主任张岸元所说:“长期的货币超发结合目前时间点上整个社会成本的全面上升,是引发当前物价快速上涨远超社会预期的主要原因。”
货币超发的问题已毋庸讳言。2009年以来我国货币信贷天量投放对整体物价水平必然产生滞后推升作用。此外,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贸易顺差,加上欧美发达经济体纷纷预热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热钱”加速流入也将加大我国通胀压力。
1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以及10日央行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均是对危机思维下货币超发的修正,以及对回收流动性、抑制通胀的高度关注。
而此轮物价上涨更关键的因素在于各类社会成本特别是基础性劳动力成本上升,这在食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蔬菜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商务部监测发现,11月上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18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每公斤3.9元,比年初上涨了11.3%,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2.4%。
蔬菜“领涨”,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是主要原因。进入2010年,国内农用柴油、农用地膜和农药等农资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生产、流通环节人工成本更是明显增加。在农业从自给自足为主转向商品化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农业核算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促使“劳动力成本”概念的出现。过去农民不把自己干活时付出的劳动看作成本,但是打工后越来越认为自己的劳动是值钱的,因此播种、施肥、除虫、采摘等都要雇工,劳动力成本成为推动CPI持续走高的重要推手。
业内专家认为,由于长期以来务农收益远远低于务工收益,导致资本和劳动力持续向工业单向流动,这一失衡必然导致农产品供应减少、价格上涨。此轮物价上涨,只是工农产品比价的合理回归。
因此,通过政策以及临时的价格干预,在短期内能有效遏制物价快速上涨,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长期支撑仍较强。为防止价格干预导致供应减少、反过来推高物价的情况出现,我国亟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粮食蔬菜规划,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千方百计增加农产品供给。与此同时,通过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等措施,确保低收入群体生活。
回复该发言
共有1帖子
图片链接:
插入图片  取消
视频链接:
插入视频  取消
音乐链接:
插入音乐  取消
内容: 图片视频音乐
  发帖赢积分  快捷键 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