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未来的目标是继续推行“员工本地化”策略,希望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本地化员工99%的水平”。
“在中国,爱立信正在以本土化特色加速度发展。”说这话的时候,马志鸿的目光坚定。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马志鸿非常喜欢自己办公楼六楼东南角上的那间总是充满阳光的办公室:“从那里,我亲眼看着北京望京一天天地变得更加漂亮,更加时髦;看着我们这个行业曾经的巨头们来了又离开;看着爱立信中国以中国特色的速度迅猛发展。”
12月2日,马志鸿和他的中国同事们又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为满足爱立信(NASDAQ: ERIC)中国本地研发与服务团队迅猛发展的迫切需要,爱立信中国及东北亚区域总部——爱立信大厦二期工程在北京举行了奠基仪式。新大楼建筑面积78000平方米,落成后,将与爱立信大厦一期构成总建筑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的“爱立信园区”,为提升爱立信在中国的研发与服务实力创造充分的空间,并为爱立信中国及东北亚区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舞台。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爱立信的第二大市场,并且正在迅速从电信大国迈向电信强国。”116年前,爱立信辗转半个地球,将2000部电话运到上海,送达了来自中国的第一份订单,也由此拉开了爱立信与中国百余年来合作的序幕。116年后的今天,让我们来听听马志鸿为我们解读爱立信的“中国速度”。
《中国经营报》:中国即将进入“十二五”开端之年,在这个时候爱立信大厦二期奠基,这是否意味着爱立信未来在中国发展有什么新的蓝图?目前爱立信的本地化程度怎样?
马志鸿:首先,我得承认你提到的这个是时间上的巧合。我们不是有意在这个时候来做二期奠基的。我跟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战略:首先是做实战略基石。这个战略的基石是我们对中国的长期承诺。另外,这个战略还体现在我们非常积极地参与中国的整体发展,包括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中国电信行业的发展。我们通过跟政府和客户良好的合作,以及在电信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专长来实现这一点。第三,我们在中国力求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爱立信虽然是一家国际公司,但是我们也是中国电信行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现在在中国的员工,有98.5%都是本地人。我们未来的目标是继续推行“员工本地化”策略,希望能够在不远的将来实现“本地化员工99%的水平”。当然,我们也不可能把这个目标定为100%,因为我们总是会需要一些外国有技术和经验的专家加入进来和中国本地的员工一起工作。
我们和客户的合作未来将更加紧密,以便于更好、更快速地响应他们的需求,我们希望比我们的竞争对手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同时,我们也要100%地去配合中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我们还会更积极地寻求本地合作伙伴和建立产业联盟,以便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只要在需要的时候、合适的时候我们就会寻求这样的合作伙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要比之前要更进一步加强的,即收购。有部分收购是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的形式,另外还有是全部收购。
《中国经营报》:在今年年初的时候,爱立信中国和东北亚区合并成了“爱立信中国及东北亚区”,这对于爱立信在中国业务水平上有没有一些影响或者说促进?在管理层面和以前有什么不同?
马志鸿:最直接的影响恐怕就是我和我的管理团队现在有更多的事要做了。今天的爱立信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公司。我们的研发人员达到了4100人,在全中国的员工超过11500人,我们在中国的规模比在日本和韩国都要大,因此日本和韩国将在新的区域架构下得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合作和支持。
回复该发言
马志鸿:爱立信将实现99%本土化员工
2 回复:马志鸿:爱立信将实现99%本土化员工
六院刚出来2010-12-12 11:41:15 发表
对中国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北京是爱立信中国整个大区的总部,这使我们能够进一步地加强我们的研发能力,同时我们现在可以有更多的空间来发展我们在电信行业新的领域所需要的经验和专长,这会给中国带来影响。当然,这是非常正面的影响。
《中国经营报》:刚才提到爱立信在中国未来可能会加速收购的力度,我想问一下这样的战略对管理层有没有带来什么挑战?你怎样衡量收购的成功与否?
马志鸿:收购在任何时候对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们在中国的收购不像在股票市场买股票,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收购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能够产生1 12的效果。这个整合的过程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最基本的点,就是这个整合工作要被双方都很好地接受,尤其是对被收购的公司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他们不熟悉爱立信的运作方式、文化等,所以我们要对他们有更多的关注。这不光是对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而言,对所有的员工都是如此。不要让他们觉得是被“异化”了,而是让他们觉得能够成为爱立信有机的一部分。
整合只有做到这种程度,我们才能够确保大家都讲着同样的语言,采用同样的工作方式,相互之间有更好的理解,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的规划,要非常谨慎地来做。这个说起来可能非常简单,但却是最大的挑战。其他的就是要确保整合完成后的企业能够顺利地实现之前既定的目标,能够达到1 12的效果。
《中国经营报》:刚才提到策略调整时,你说到未来会更多地建立“战略联盟”,这是为什么?爱立信在河北和安徽最近都有大的服务赢单,这个相较过去有了很大的进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进展?
马志鸿:电信行业现在覆盖的内容越来越广阔,也越来越复杂,没有一个单一的厂商能够提供所有的解决方案,而且运营商的要求越来越定制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独特的要求,所以厂商需要在业界找到合适的伙伴来共同完成,满足运营商的需求。同时,我们还面临着IT、互联网和广电等各行业的融合。所以,未来我们除了和运营商紧密合作外,还需要和其他领域的合作伙伴展开合作,他们可能是本地的,也有可能是从海外来的,我们需要把他们的解决方案集成到我们的解决方案里面,这样为运营商提供更好的整体解决方案。
说到服务赢单,这个是基于爱立信长期以来在电信服务领域的领导地位。爱立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从规模和服务产品组合而言都是领导者。我在中国的6年期间也特别打造爱立信在中国的电信专业服务能力。运营商会把他们现场维护的工作外包给我们,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也证明我们在这方面具有很好的能力,而且对于多厂商的网络环境我们也是有很多经验的,这对我们赢得这些单子非常重要。
回复该发言
《中国经营报》:刚才提到爱立信在中国未来可能会加速收购的力度,我想问一下这样的战略对管理层有没有带来什么挑战?你怎样衡量收购的成功与否?
马志鸿:收购在任何时候对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我们在中国的收购不像在股票市场买股票,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收购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能够产生1 12的效果。这个整合的过程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个最基本的点,就是这个整合工作要被双方都很好地接受,尤其是对被收购的公司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他们不熟悉爱立信的运作方式、文化等,所以我们要对他们有更多的关注。这不光是对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而言,对所有的员工都是如此。不要让他们觉得是被“异化”了,而是让他们觉得能够成为爱立信有机的一部分。
整合只有做到这种程度,我们才能够确保大家都讲着同样的语言,采用同样的工作方式,相互之间有更好的理解,这个过程需要很多的规划,要非常谨慎地来做。这个说起来可能非常简单,但却是最大的挑战。其他的就是要确保整合完成后的企业能够顺利地实现之前既定的目标,能够达到1 12的效果。
《中国经营报》:刚才提到策略调整时,你说到未来会更多地建立“战略联盟”,这是为什么?爱立信在河北和安徽最近都有大的服务赢单,这个相较过去有了很大的进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进展?
马志鸿:电信行业现在覆盖的内容越来越广阔,也越来越复杂,没有一个单一的厂商能够提供所有的解决方案,而且运营商的要求越来越定制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独特的要求,所以厂商需要在业界找到合适的伙伴来共同完成,满足运营商的需求。同时,我们还面临着IT、互联网和广电等各行业的融合。所以,未来我们除了和运营商紧密合作外,还需要和其他领域的合作伙伴展开合作,他们可能是本地的,也有可能是从海外来的,我们需要把他们的解决方案集成到我们的解决方案里面,这样为运营商提供更好的整体解决方案。
说到服务赢单,这个是基于爱立信长期以来在电信服务领域的领导地位。爱立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从规模和服务产品组合而言都是领导者。我在中国的6年期间也特别打造爱立信在中国的电信专业服务能力。运营商会把他们现场维护的工作外包给我们,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也证明我们在这方面具有很好的能力,而且对于多厂商的网络环境我们也是有很多经验的,这对我们赢得这些单子非常重要。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