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爱合唱团全家福 记者顾展旭摄
“参加这次演出,可以让全世界关注我们这个特殊的群体,把我们自强的精神展现出来。” “爱”是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的主题,而最能表现这个主题的无疑是残疾人母亲合唱这个独特的环节。让残障的孩子一样快乐成长,这些是伟大的妈妈!
300多名残儿母亲 开幕式上表演合唱
以往大型运动会的运动员入场式都是中规中矩走出来,这次则打破惯例,由300多名残儿母亲组成合唱团,进行长达45分钟的演出,与毛阿敏、孙楠、谭晶以及残疾人歌手李琛一起合唱8首歌曲,与现场的运动员互动。
“要找300多位残疾孩子的母亲参加开幕式的演出,听到这个创意我非常激动,长期在背后默默奉献的母亲们终于有机会站到台上,得到关注。”NGO组织、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总干事冯新是演出召集人,参与演出的母亲们年龄从26岁到73岁都有,平均44岁,她们的孩子最小的3岁,最大的40多岁。“母亲们日复一日地照顾残障的孩子,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妈妈不懈坚持 曾6度手术的孩子出版游记
故事1
“千万不能放弃,要尽最大努力去培育孩子,在这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很多素不相识的热心人相助。”
昨日,14岁的初一学生黄文康作为最年轻的火炬手完成了亚残运会圣火传递,乐观开朗的话语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他的妈妈激动地在旁边为他加油鼓劲。就在几天前,文康还发高烧,妈妈一边照料他一边抽空参加开幕式排练,文康顺利传递火炬,让妈妈非常欣慰。几年前,她辞去外企的工作,全职投身到慈善事业中,为更多的残疾孩子提供帮助。
孩子出版游记 张海迪为之作序
说起文康的成长,妈妈最大的感受是“千万不能放弃,要尽最大努力去培育孩子,在这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很多素不相识的热心人相助,让文康一步步走下去”。14岁的文康出生时患有多种先天性疾病,曾被医生断言存活不会超过24小时,毫无救治价值。经历6次手术治疗,5岁才迈出人生的第一步,8岁开始学钢琴,9岁入读小学,去年文康出版了个人游记《澳大利亚之旅》,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热情为他作序。
文康妈妈坦言,曾经也有过苦闷和低落,哭诉为何苦难会降临自己孩子身上,可是在此过程中,无论多么艰难她都不曾放弃。“很多时候,是孩子的乐观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文康小时候有三分之二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但他极少提起苦闷的经历,反而经常逗妈妈“好玩的,开心的”。
孩子快乐成长 妈妈投身慈善事业
文康病情稳定后,妈妈开始发掘他的兴趣,发现他对音乐非常敏感,虽然文康的手指比起健康人要短1/3,先天并不适合弹钢琴,但他辨别旋律和读五线谱的能力却十分强,因此8岁开始妈妈就让他系统接受音乐教育。几年前文康在慈善活动上的演奏,就为孤寡老人筹得了25万元。
为了让文康跟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妈妈费尽心思,最后得到了华南碧桂园小学校长的诚恳接纳,9岁的文康入读小学,在老师悉心帮助下,如今已经顺利升读初一。
在为儿子奔走的同时,文康妈妈开始关注其他跟文康一样的孩子,她发起了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的“缘爱行”行动,定期筹款帮助从化等广州周边农村的贫困孩子的康复治疗。几年前,她辞去了外企工作,创办了专注脑瘫孩子康复治疗的展智中心,全身投入慈善事业。“每接触这些孩子,就会看到文康的影子,想到自己走过的路,我希望尽力帮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