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1日电(记者黄冠)明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在物价波动明显的情况下,如何管好通胀预期、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百姓增收,使民生得到充分保障和进一步改善,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经济“蛋糕”越做越大,可分配的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十二五”期间,要推动科学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处理好发展与转变的关系,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谋发展。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只有继续做大经济“蛋糕”,民生才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如持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个税起征点、加大扶贫力度、社会养老向农村延伸等等,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会共建共享。但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只有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公正分配,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才能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经济工作的主线,而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收入增加了,口袋里的钱多了,百姓才敢放心消费。这就要求把促进百姓增收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目标,把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
7月份以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是今年宏观经济主要指标中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不仅加重了通胀预期和宏观决策的难度,而且对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生活产生了明显影响。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只有千方百计增加百姓收入,从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文化等方面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以良好的增收预期消除百姓后顾之忧,才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传递出新的信号:努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社会保障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重点工作任务,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等。这无疑使百姓为未来充满新希望。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百姓对增加收入的新期待,让全体国民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阔。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