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要担心的不是通胀 美联储可放手一搏
美国经济一个长期性的制约因素,是美国正处于贸易再平衡的过程。奥巴马总统的出口倍增计划希冀依靠出口增长带动美国经济增长,我们的分析表明,这一希望很可能会落空。美国经济失衡得以纠正的过程,可能伴随着美国经济的痛苦调整,并将压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与就业复苏空间。消费狂潮之后,必得有人买单。
美国对外贸易失衡历经30年而累积,在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前即被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不可维系。危机爆发后,美国对外贸易赤字从占GDP的6.2%(2005年10月)的高位快速下滑,到2009年5月,降至仅占GDP的2.1%。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这种规模纠正贸易逆差,在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1987年之前,美国贸易逆差在1982年里根政府执政后快速上扬;1987年10月股灾使之逆转。从1987年10月至1990年11月,美国国际贸易从占GDP的3.4%逆差转变为0.7%的顺差,变化幅度与本轮相仿。
两轮变化的内在逻辑也有类似之处。除了美元的相对贬值之外,主要的因素是,金融危机令美国经济展开去杠杆化历程。如果说1987年股灾仅仅是迫使美国银行业有所收敛的话,那么,2008年的金融危机则要严厉许多。即使经过大规模撇帐注资及美联储天量货币注入,美国银行业仍然大幅收缩其自身业务。面对轰然倒下的巨人(雷曼),恐惧在空气中传播。各家银行都努力于修复资产负债表,无意追求信贷的扩张。银行的去杠杆化也迎合经济体自身的收缩需要。企业与家庭都选择了更加审慎的金融行为,储蓄率大幅攀升。美国对世界商品的嗜欲降低了,相应地,贸易逆差快速收窄。
美国经济前段时间的反弹导致贸易逆差有所扩张,但目前来看,这一短期趋势可能逆转。事实上,贸易逆差已经从3个月前占GDP4.1%的水平迅速收窄到3.6%。具体而言,贸易逆差最主要的驱动力是就业增长与投资增长,而抑制性因素主要是长期利率上扬与通货膨胀。后两个抑制性因素中,长期利率可望保持稳定;通胀降低则有助于贸易逆差的扩张。
但是,在目前情况下,这一因素被就业与投资的颓势阻拦。一般而言,由于美国经济由内需驱动,一旦就业与投资快速增长,美国对全球产品提出的需求必然激增,导致贸易逆差扩张。历史上,就业与投资增长是令贸易逆差扩张的最重要力量,尤其是就业。这一点也被我们的实证分析所证实。
而本轮复苏的最大特点是就业增长十分萎靡。以前历次危机后,就业都快速恢复,年增速一般可达2%以上。本轮经济扩张在行进了15个月之后,就业增速仍旧只有微不足道的0.26%。另外,投资增速也从前段时间最高点的10%降低到目前的5%。更加糟糕的是,按照我们的研究,这两项指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将下滑而不是上扬。
金融业去杠杆化、就业与投资乏力,预示美国经济在未来将会继续其再平衡历程。我们的模型预测如下:

(蓝色线为美国国际贸易逆差占GDP比例,黄色线为预测。1975年12月期间美国经济形势与目前有一定的相似性,红色线表示了当时贸易逆差的变动情况。数据来源:Wind。模型:瑞富)
上图显示,在短期内,美国贸易逆差可能继续收窄。2011年下半年可能缓慢扩张,但2012年之后将可能继续快速收窄。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