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明代言+保健概念=60亿元市值?
110元/股的发行价,最高询价达140元/股,汤臣倍健(300146)大大刺激了市场神经。一个主营膳食营养产品的公司为何能受到机构如此青睐?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消费升级和保健食品得到重视的双重作用。在“前辈”哈慈股份和健特生物先后“倒下”之后,A股市场相关保健个股或因汤臣倍健的强势出击,迎来一个新时代。
保健概念遇必倒“魔咒”?
说到保健品,其实早在A股市场发展初期,这一题材就已经深入人心,鼻祖就是曾风靡一时的哈慈股份(注:已转入三板市场)。
1996年9月,由哈慈集团控股的哈慈股份成为国内医疗保健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当时极少数几家直接上市的民营企业之一。上市前三年,哈慈股份表现不俗,主营业务收入以每年不低于30%的速度增长,不过从1999年起,哈慈股份业绩却开始滑坡。尽管公司先后推出多种产品,其中不乏V26减肥沙淇、驱虫消食片等明星产品,但终归是昙花一现,最终于2005年惨遭退市,如今仍在三板市场“存活”。
在哈慈股份淡出投资者视线的同时,曾销售“脑白金”、“黄金搭档”产品的健特生物(注:现更名为民生投资,000416)又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对象。2002年,健特生物净资产收益率高达44.33%,位列当时A股首位,2003年在股本扩张3倍的情况下,其净资产收益率仍达到30.22%,正是有这样出色的成绩,健特生物也成为那几年市场少有的大牛股之一。
在经过7年的高增长之后,因受困于保健品整体疲软,健特生物主导产品脑白金以及黄金搭档销售呈现疲态,产品毛利率直线走低。最终,公司不得不出售相关资产,以降低保健品投资份额。
从上述两只名噪一时的保健股“陨落”的过程来看,短暂的辉煌最终支撑不了长期的良好走势,这似乎是以保健品为主营的上市公司遭遇的“魔咒”。
保健市场否极泰来
有业内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原来国内保健品市场有诸多不规范的地方,很多保健品红火其实都是广告轰炸的结果,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由于广告虚假程度过高,一旦消费者没有得到预期的使用效果,最终抛弃这些产品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目前,经过多年市场的洗礼以及消费者认知程度的提高,保健品市场已经渐渐步入正轨,未来的市场空间将会相当广阔。”
据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保健产业产值收入5000亿元,其中保健食品达1000亿元,保健用品达2000亿元。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
凤楼曾预计,中国保健产业生产总值在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9600亿元、24800亿元和57200亿元规模,保健业产值的年平均增速将达20%。
东方证券认为,促进保健品行业快速增长的原因有4点:首先,随着生活质量提高,城乡居民对医疗保健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其次,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加大,“亚健康”状态给保健品行业带来无限商机;再次,中国传统医学保健意识中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治未病”,一个是“药食同源”;最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使大众更加关心老年人以及儿童健康,这为保健品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保健股或迎新时代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