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影城曾经的“偷挪伎俩”最近被曝光。
华西都市报12月12日讯 《赵氏孤儿》与《大笑江湖》的“偷票丑闻”在捅开一个行业的窗户纸同时,也引发了一连串的蝴蝶效应,圈内所有人都闻“偷”色变。
在北京,有人爆料说,冯小刚的《天下无贼》曾偷了《功夫》的票房,此话一出,即遭到了华谊老总王中军的驳斥;在成都,各大院线这两天也被网络一篇隐去真实姓名的采访报道所烦躁,内容称:“今年6月,成都某家影院发生利用团体票挪票房的事件。当上报后,该影院和所属院线做了内部检查,处以数倍的罚款,但未对媒体通报。”昨天,几乎所有院线都拿出了“谁主张谁举证”的架势否认此事是发生在自家影院。
但不可否认的是,“偷票房”的事实,是已经存在多年的“潜规则”,只是因为人人都在利益链条中,所以一直没有人敢公开喊冤。票房如何被偷?其间涉及到利益链条的每个环节如何参与?华西都市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调查为你揭开事实真相。
名词解释
“挪票房”:是指把一部电影的票房收入算入到另一部电影当中。假如一位观众去看了A电影,但影院却出于某种目的要给B电影增加票房,经过一系列操作,这本应算在A电影账面上的钱,就被转到了B电影上。对于这种做法,电影业内还有更“专业”的术语——搬砖。
“偷票房”:影院为了谋取更大利益,私自出售不与片方进行收益分成的电影票,例如单位或个人组团购买的团体票,这样全部的票款归影院自己所有,但片方却不能获得任何利益,这部分本应在市场中的票款,就无声无息地进了影院的口袋。
SIDE A 偷票房方式有多种
“典型搬砖式”
看A电影,给B电影的票——票款计入B的票房
在那段名为“爆料:看大笑江湖为什么给赵氏孤儿的票呢?”的视频中,一名购票者去石家庄太平洋影城购买《大笑江湖》的电影票,结果售票员却给了他一张《赵氏孤儿》的票。这就是所谓的“搬砖”吗?长期驻守成都,担任片方代表监票L先生说,如果这段视频确是片方串通影院挪票房而不是售票员个人行为的话,那么这就属于最简单,也是最笨的方法,即观众想看A电影,影院给你B电影的票,消费者并无损失,但是这份票款却计入了B的票房。但这样的做法风险较大,也最容易被发现。假如一位观众去看了A电影,但影院却出于某种目的要给B电影增加票房,经过一系列操作,这本应算在A电影账面上的钱,就被转到了B电影上。对于这种做法,电影业内有“专业”的术语——搬砖。
“瞒天过海式”
团体票、会员票——票款计入任意某部电影票房
用业内人士的话讲,石家庄影院以《赵氏孤儿》票换《大笑江湖》票的“偷票房”行为十分低端,“一眼就会被发现。”据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现在更多是在团体票上做文章。单位或者企业购买的团体票也许根本不会计在所看的片子上。影院不管观众最后看的是什么片子,票房收入却都录入到他们想增加票房的片子里。还有一种做法是影院利用自己的会员做文章。影院会针对会员进行电影票的预售,会员票上有些是有电影名称的,也有些是没有电影名称只标明是哪个厅,无论会员看什么片,预售的票款都可以任意转到某部电影的账面上。
“偷梁换柱式”
套餐票——部分票款直接落入影院腰包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