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讯:随着“地球村”的发展,“英语热”在中国已成事实。目前全国约有3亿多人在学英语,其中大中小学学英语的人数超过1亿多。在英语学习持续火爆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
“英语病”:英语学习重理论 轻实践
长期以来,英语在升学考试以及毕业、就业、职称评聘中或多或少起着“决定性”作用。有专家预测,再过几年我国学英语的人数将超过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总人口数。
表面看我国英语教育事业一片红火,外语人才理应过剩,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才依旧非常紧缺。
我国外语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外语教育教学中的“费时低效”问题依然存在,不少学生外语能力还停留在中低端水平,同声传译人才和书面翻译人才等高端外语人才依然严重缺乏,某些小语种人才仍然稀缺。
另外,我国现在最大的英语教育问题是没有抓住语言教学的核心,违背了语言教育的规律。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英语的实际运用,而不是大量地背单词,一遍一遍地学语法等“语言知识”,过于重视“语言知识”学习而轻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但现在的教育却正在这么做。英语学了这么多年,而最终也只是“哑巴”英语,这是目前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英语病”。
学语言应该先学发音,灌耳音,但是国内现在的英语教学对发音很不重视,毫不夸张地说,全国各地,有多少方言就有多少英语口音。可是语言是国际交流的时候要使用的,你说的话外国人听不懂有什么用?我们不能把英语当做艺术来教,它更重要的身份是一门工具。所以也有人说,中国成千上万的孩子都是被语法知识淹死的。
为当前我国学生的“英语病”寻得“药方”
在我国高考逐年加大对英语能力的考核比重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关于我国现行英语教学模式的反思。目前,与欧美诸国通用的“用语言做事”的教学理念相比,死记硬背、一味强调单词量和语法知识仍然充斥着我国英语教学,教育模式和观念的变革迫在眉睫。对此我们应当借鉴欧美国家的模式,建立符合国情的以交际模型为基础的语言能力描述测评体系,更加注重英语听说读方面的学习。
另外,我们在重视英语教育的同时,不能偏废母语和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校园频道曾联合推出“你怎么看待四六级考试”的调查,“现在的大学生中文水平普遍下降,和英语学习相比,中文应该更受重视”的观点得到了88%的公众支持。我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不应该单单是英语的学习,还应该包含着德育教育,而且不能因此偏废了母语。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