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是企业的永恒话题和期望。但随着一家企业扩张,员工的增多,涉及领域变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脚步就迈得更艰难。
拥有约41.7万名寿险销售人员及8.3万余名正式雇员,各级各类分支机构及营销服务部门达到3800多个的中国平安,正在这一条道路上坚定前行。
中国平安提出的企业使命是:对股东负责,稳定回报,资产增值;对客户负责,服务至上,诚信保障;对员工负责,生涯规划,安居乐业;对社会负责,回馈社会,建设国家。中国平安深知,只有实现多方共赢,一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
从股东方面来说,中国平安的股东结构较为分散,目前已在中国A股和香港H股两地上市,且拥有包括汇丰保险有限公司等强势外资股东。对此,中国平安表示,对于股东利益采取长短兼顾的原则。
“短期来看,投资者进入中国平安肯定希望有投资回报。对此,中国平安在符合分红条件时,会对股东进行现金分红。长期来看,股东关注公司的长远价值,关注企业长期的竞争力和利润增长能力。因此,中国平安将积极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中国平安集团新闻发言人盛瑞生表示。
他认为,正是积极保护股东的利益,对于中国平安的战略和重大战略性投入,都能得到股东大力支持,实现双赢。
目前,中国平安旗下产险、寿险、养老险、健康险、银行、证券、信托、资产管理等八大专业子公司的业务已覆盖几乎所有金融领域,为约4700万名个人客户及超过200万名公司客户提供了保险、银行、投资等各项金融服务。大量的客户,对中国平安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中国平安建立了后援中心,在资金的投入上超过10亿元。后援中心建成后,中国平安实现了快速理赔,风险控制能力也得到加强,为公司建立了长期的竞争力。比如,在上海大火事件发生后,中国平安第一时间向外界宣布这场火灾中有多少客户与中国平安有关,包括保险客户、银行客户等等。”
正是有金融后援中心的支持,2009年,平安银行信用卡推出“挂失前72小时失卡保障承诺,最高达5万元”。2010年,中国平安承诺车险“万元以下,资料齐全,一天赔付”,寿险“保单E服务”,提供三十项最常用业务的网上自助服务。
此外,在内部的培训管理上,中国平安也在持续进行投入,保障人才梯队的有序发展。
2006年中平安金融培训学院正式落成,为员工提供销售、管理等多种类别的课程学习。该校本部占地20万平方米,年接待量约15万人。此外,学院在全国范围内设有80家培训中心。此外,中国平安还建立了E-learning远程学习平台, 2009年网络课程学习覆盖率达到98.3%;在线学习完成667001门次,同比增长519%,在线考试122498人次。
“中国平安的每一位员工,平均一年配送的网络课程超过10门。除了系统学习外,在实际的业务开展上,中国平安要求各级主管有一个年度指标,就是每年提交培养下属主管的名单,给予他们专业技能和实战方法的培训。”盛瑞生说。
在实现公司与股东、客户、员工四方共赢外,中国平安积极的回馈社会,援建了77所平安希望小学,开展中国平安小桔灯乡村图书馆计划,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等等,并努力打造绿色金融企业,开展了包括低碳100、百万森林、电子化保单等活动。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