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9日,在C-NCAP公布最新一批成绩后的第二周,吉利汽车在京举行了一场关于吉利熊猫五星安全的解析会。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博士通过解析会,向媒体充分阐述了吉利熊猫获得五星安全的来之不易。
复杂的研发过程保证吉利熊猫“小车也有大安全的”理念
关于吉利熊猫的主被动安全,赵福全表示,“被动安全,是一个企业综合研发能力的体现”。决不能因为气囊的多少而认定一款车型是否安全,也不是简单地使用多少高强度钢板。车辆被动安全的关键,在于整车结构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在碰撞发生时吸收和缓冲能量,从而尽可能少地影响到车内乘员,因此,车辆的被动安全可以被视作整个车辆系统的综合评估。吉利熊猫由于其体型较小,在撞击时受到的能量冲击相比更大的车型会更加明显,因而对熊猫的被动安全设计难度,实际上大于其他尺寸更大的车型。

在吉利熊猫的研发过程中,仅资料管理这一项,就有超过10G的3D数据,1100余份2D图纸,20000余份各类文件资料,在设计和生产的同步工程中,研发人员提出了近500个设计变更方案。在上市之前,熊猫完成了3万公里24小时不熄火长途路试、高温、耐寒实验,回正实验以及长达30万公里的多种复杂路面下的性能和可靠性测试,最终取得了10项外观专利和21项新型实用专利。车身方面,除了采用大量高强度钢板外,在保险杠、发动机舱、转向管柱、方向盘、座椅等部位均进行了特别的设计,零配件则都由吉利汽车工程师亲自匹配并筛选合格产品,以此保证产品安全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平衡。
保四争五,安全是吉利立企之本
赵福全博士坦言,2006年吉利自由舰作为第一款参与C-NCAP碰撞测试的自主品牌车型所获得的两星成绩,给了他和吉利非常大的压力。也正是从那时起,吉利在汽车安全研发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在赵福全领导的汽车研究院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吉利汽车的研发团队由2007年的360人扩至现有的1400人(其中硕士、博士200余名,海龟9名),在资金投入上,目前吉利汽车每年10%的销售收入,都会被用于安全研发工作。从2008年吉利远景的四星评定,到此次熊猫的五星成绩,都是吉利坚持自主创新所取得的回报。

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汽车研究院院长赵福全
赵福全同时自信地表示:“吉利未来在我手上推出的车型,都必须最少达到四星标准,超过80%的车型要超过五星。”他认为,目前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想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就必须在这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而对于起步较晚的自主品牌,汽车安全则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而赵福全和他的研究院正是出于对消费者、对企业诚信负责的态度,在无数次的实验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并不断提升自身产品品质。而能够面对媒体强调“保四争五”的信心,显然是对吉利自主研发能力的褒奖。
建立国内首家企业级碰撞实验室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