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12月13日报道 在判断、选择教育模式的完善、完备上,与之血肉相连的环境往往被忽略或被孤立。范雪儿认定中国的教育是无法教育好儿子韩鹏的,她坚信只有发达国家的教育才最适合孩子,才能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半途而废的儿子终日宅在家中,范雪儿陷入难以名状的痛苦之中……
痛恨基础教育,儿子被老师放弃了
范雪儿衣着简朴,但从衣服熨烫的痕迹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追求精致的女性。范雪儿在交流中常常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中文而用英文解释。
她在一家美资企业做初级管理,看着公司外籍同事职位高、收入高,自叹人生不公平,所以暗下决心,未来一定要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过高品质的生活。
范雪儿有过几次到外国出差的机会,她挤时间参观学校,了解人家的素质教育,看着国外孩子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欢快的微笑,想想国内孩子被学习压得透不过气、面带愁容,范雪儿心想,真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境遇。
范雪儿说,从儿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她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痛恨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国际幼儿园,儿子的能力和才华被老师充分肯定,他敢于表现,长得又漂亮,做过小主持人,有众星捧月的感觉。进了小学,生活突然进入灰色状态。国际幼儿园不像国内幼儿园那样教汉语拼音,小学一年级,除了韩鹏,其他同学都已经掌握汉语拼音了,语文课一上来就讲汉字,韩鹏真是输在起跑线了。
“我觉得小学教育太成问题了,人为地将知识灌输提前到幼儿园。当时我几乎每天都被班主任请到学校,要求我配合抓紧教孩子汉语拼音,并要求孩子书写规范。人对任何知识的掌握都应该先保证准确率,书写则是次要的,可老师偏偏强调要书写规范。我觉得老师的要求不符合认知发展规律,孩子根本都不会,何谈规范?”
范雪儿说,每次和老师交流时,她都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老师根本辩论不过她,后来她明显感觉到老师放弃孩子了……韩鹏终日低头耷脑,总是犯错误,被老师体罚,范雪儿多次向校长反映这种不科学的教育方法,非常遗憾没有效果……
“看着孩子痛苦,我的心在滴血,我坚信儿子是聪明的,有才干的,如果在国外一定会出类拔萃……”
韩鹏的英语特别差,初二时,范雪儿利用出差的机会,带儿子到美国,从感情上强化英语学习的动力。回国后韩鹏所有的学科都不学,一心想着出国,还经常和老师面对面理论,批评中国的教育体制,批驳老师的教学要求……老师也曾和范雪儿沟通过,但得知孩子未来出国,就不再“打扰”他们了。初三时,学校为了保证中考升学率,决定将韩鹏分流进职业学校……范雪儿别无选择,只能送儿子出国。
可是到了国外,韩鹏非常不适应,半年后范雪儿接到学校通知,鉴于韩鹏的心理健康水平,请监护人将他接回国。没有中国学籍的韩鹏回国之后,只能选择每年学费20多万元的国际学校,范雪儿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赚钱,供孩子上学”。高中毕业后,韩鹏申请到美国的一个社区大学,可他上了一个学期又回来了,再也不走了……
现在,钱没了,儿子宅了,老公也走了……范雪儿不知道生活为什么对自己这样?
我担任一些跨国企业的心理顾问,在与企业员工的交流中发现,一部分人的评价系统已经“去中国化”了,只要遇到困难,第一个念头就是移民到发达国家。面对这样的来访者,我第一个问题就是:“你在国外呆过多久?你对国外的评价有多少来自亲身体验?”这个问题常常会让他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合理地选择。遇到困难,如果放弃“已知”,将自己的幸福寄托于“未知”,是不是太过冒险?
回复该发言
在中国挨批 在美国吸毒 去哪里上学好
2 回复:在中国挨批 在美国吸毒 去哪里上学好
DRYADDRYAD2010-12-14 20:22:02 发表
很多人用从媒体、书籍、周围同事那里了解的外国教育来评判中国的学校教育,忽略了教育制度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民众职业价值观、社会评价系统之间互动关系。盲目地质疑使他们难以和学校形成合力,恶化孩子的心理环境。
孩子本来就不想听老师的,毕竟老师的要求严格,可听父母的,在学校的日子不好过……最终孩子对成年人群体都不信服了,凡是否决学校的孩子对父母同样也否决。父母“尊师重教”,保持一颗对教育的敬畏之心,虚心地与老师交流,与学校保持原则上的一致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第二页:到了国外,还是一只离群“羔羊”
第三页:尊重孩子,彼此保持一步的距离
到了国外,还是一只离群“羔羊”
韩鹏长长的头发将脸盖上一多半,他桀骜不训地半卧在沙发里。
“我看过许多心理咨询方面的书,我不但没有任何心理问题,而且心理素质极好,换个人经历我的生活,可能都疯了。所有这些都是我母亲设计的,她对我的未来有一个假设,然后固执地追逐,根本不顾及我是不是适合或喜欢。现在我长大了,不能活得那么被动了,我要独立地思考未来的职业方向,等我想清楚了,我肯定会努力的。”
“韩鹏,我欣赏你的说话风格──思维缜密、表达准确、有条理。”
韩鹏稍微坐直了一点身体,“谢谢!这么多年来周围人都觉得我眼高手低,甚至觉得我就是祸害──小学和初中,我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祸害,长大后,我是母亲眼中的祸害……”
“你怎么就成祸害了?”他把“祸害”这个词无比自然地用到自己身上,让我感觉有点惊讶。
韩鹏说,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本来还挺关心他的,让母亲配合好让他快点跟上大部队,但不知为什么,母亲每次都和班主任辩论,弄得班主任非常懊恼。后来班主任就开始罚他了──抄写、跑圈、做卫生,韩鹏的小学主旋律就是“被罚”,母亲说,这种体罚学生在国外是要被判刑的。韩鹏仇视老师,在课上和老师辩论,影响了课堂气氛,同学的家长跑到学校要求剔除他这个害群之马……
升初中时,母亲花了高额赞助费把他送进了重点学校,结果,韩鹏上课就像听天书,根本不明白,闲着没事就惹事──睡觉、说话、玩东西……
“那时,我觉得老师特别虚伪,明知道所讲的内容对学生未来没有任何价值,却煞有介事地教学生。每当我撕开老师的伪善面具,欣赏老师哑口无言的尴尬,特别爽。
“当时母亲天天数落我不让她省心,像父亲一样令她失望。初二时,母亲带我去了趟美国,联想到母亲朋友们说他们孩子在国内不适应,到了国外就顺风顺水,我知道自己的天地在国外。母亲计划让我参加SAT,到国外上大学,但因为中考面临着被分流去职业高中的局面,我只能提前出国……”
到了国外,韩鹏体会到离群索居的感觉,15岁的社会适应力是有限的,他无法融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第一次回国后,感觉自己像夹生饭,蒸不熟也煮不烂。在国际学校里,没有学到任何有意义的东西,一味地“素质”、个性的张扬使他彻底偏离了中国教育的轨道,不能回头……
“您知道国外社区大学是什么概念吗?同学们酗酒吸毒,我回来是为了不同流合污。可母亲不理解,她说我根本不顾及她的感受,为了把我送出国,父亲和她离婚了。原来受母亲的影响,我也瞧不起父亲太过现实,他认为中国的孩子就应该接受中国教育,没必要把国外当救命稻草……现在回想他可能是对的,母亲最不能听到不同的意见,她担心父亲会干扰我,把他扫地出门了。”
“不好意思,我说得太多了,您听烦了吧?”韩鹏突然停下来,面带羞涩。畅快的倾诉使他的情绪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脸庞有了光泽。
“恰恰相反,韩鹏,我感谢你信任我,和我说了这么多,让我有机会感受你的感受。”
回复该发言
孩子本来就不想听老师的,毕竟老师的要求严格,可听父母的,在学校的日子不好过……最终孩子对成年人群体都不信服了,凡是否决学校的孩子对父母同样也否决。父母“尊师重教”,保持一颗对教育的敬畏之心,虚心地与老师交流,与学校保持原则上的一致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第二页:到了国外,还是一只离群“羔羊”
第三页:尊重孩子,彼此保持一步的距离
到了国外,还是一只离群“羔羊”
韩鹏长长的头发将脸盖上一多半,他桀骜不训地半卧在沙发里。
“我看过许多心理咨询方面的书,我不但没有任何心理问题,而且心理素质极好,换个人经历我的生活,可能都疯了。所有这些都是我母亲设计的,她对我的未来有一个假设,然后固执地追逐,根本不顾及我是不是适合或喜欢。现在我长大了,不能活得那么被动了,我要独立地思考未来的职业方向,等我想清楚了,我肯定会努力的。”
“韩鹏,我欣赏你的说话风格──思维缜密、表达准确、有条理。”
韩鹏稍微坐直了一点身体,“谢谢!这么多年来周围人都觉得我眼高手低,甚至觉得我就是祸害──小学和初中,我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祸害,长大后,我是母亲眼中的祸害……”
“你怎么就成祸害了?”他把“祸害”这个词无比自然地用到自己身上,让我感觉有点惊讶。
韩鹏说,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本来还挺关心他的,让母亲配合好让他快点跟上大部队,但不知为什么,母亲每次都和班主任辩论,弄得班主任非常懊恼。后来班主任就开始罚他了──抄写、跑圈、做卫生,韩鹏的小学主旋律就是“被罚”,母亲说,这种体罚学生在国外是要被判刑的。韩鹏仇视老师,在课上和老师辩论,影响了课堂气氛,同学的家长跑到学校要求剔除他这个害群之马……
升初中时,母亲花了高额赞助费把他送进了重点学校,结果,韩鹏上课就像听天书,根本不明白,闲着没事就惹事──睡觉、说话、玩东西……
“那时,我觉得老师特别虚伪,明知道所讲的内容对学生未来没有任何价值,却煞有介事地教学生。每当我撕开老师的伪善面具,欣赏老师哑口无言的尴尬,特别爽。
“当时母亲天天数落我不让她省心,像父亲一样令她失望。初二时,母亲带我去了趟美国,联想到母亲朋友们说他们孩子在国内不适应,到了国外就顺风顺水,我知道自己的天地在国外。母亲计划让我参加SAT,到国外上大学,但因为中考面临着被分流去职业高中的局面,我只能提前出国……”
到了国外,韩鹏体会到离群索居的感觉,15岁的社会适应力是有限的,他无法融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第一次回国后,感觉自己像夹生饭,蒸不熟也煮不烂。在国际学校里,没有学到任何有意义的东西,一味地“素质”、个性的张扬使他彻底偏离了中国教育的轨道,不能回头……
“您知道国外社区大学是什么概念吗?同学们酗酒吸毒,我回来是为了不同流合污。可母亲不理解,她说我根本不顾及她的感受,为了把我送出国,父亲和她离婚了。原来受母亲的影响,我也瞧不起父亲太过现实,他认为中国的孩子就应该接受中国教育,没必要把国外当救命稻草……现在回想他可能是对的,母亲最不能听到不同的意见,她担心父亲会干扰我,把他扫地出门了。”
“不好意思,我说得太多了,您听烦了吧?”韩鹏突然停下来,面带羞涩。畅快的倾诉使他的情绪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脸庞有了光泽。
“恰恰相反,韩鹏,我感谢你信任我,和我说了这么多,让我有机会感受你的感受。”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在中国挨批 在美国吸毒 去哪里上学好
DRYADDRYAD2010-12-14 20:22:02 发表
范雪儿为了她心目中孩子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一切,她推崇西式教育,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人在中国,心在外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价值判断、人际交往模式全部强加到孩子身上,完全剥夺了孩子体验生活细节、选择生活方式的机会。
社会发展使人们有了更多选择,但每种选择都是机会与风险并存,父母为孩子选择时一定要慎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孩子被动体验失败、挫折。范雪儿本来希望儿子通过SAT去国外上大学,却过早地将孩子送到国际幼儿园,使他与中国教育之间有了缝隙。小学一年级遇到现实问题,范雪儿没有反思自己,而是一味地指责学校,使孩子失去入轨的机会。
韩鹏的经历在他潜意识里埋下了许多“被伤害”、“被指责”、“被抛弃”的痛点,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境,他的痛点就会被点燃,毫无例外地选择逃跑。在与老师“斗争”的过程中,他坚信“见多识广”的母亲会给他铺就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可现实残酷地告诉他,母亲的招儿不灵,他绝望、愤懑,只能用不在乎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迷茫。
第三页:尊重孩子,彼此保持一步的距离
尊重孩子,彼此保持一步的距离
范雪儿原本希望通过我对韩鹏的心理辅导,让他学会坚强,勇于面对困难,乖乖回美国继续学业,没想到我会将辅导的部分重心转移到她身上。在辅导的过程中,她经常会用自己掌握的国外情况碎片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每次在我的追问中她又不得不承认她对国外的理解存在有“肯定一切”的倾向。
几次咨询使范雪儿能够平和地接受现实了,她同意给韩鹏充分思考自己生涯规划的机会。
母亲的改变感染了韩鹏,他认真地完成我留的每一份心理作业和职业规划作业。在韩鹏的作业中,我发现,他的优势是有爱心,喜欢大自然,热爱动物,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劣势是不善于与人交往,情绪管理能力不强;挑战是知识体系不完整,在美国学习期间的不佳表现造成现在面临被拒签,并由此失去继续深造的机会……
最后,韩鹏锁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畜牧师,他想申请去新西兰/澳大利亚学畜牧业专业,他们对这个专业招生有政策优惠。
为了这个目标,韩鹏自己设计了生涯路线图:
第一,马上投入由美国申请转学到新西兰的工作中。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韩鹏发现澳大利亚的费用比新西兰高很多,他打算选择新西兰,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
第二,查寻新西兰哪个大学的畜牧专业最好,并且了解入学的流程和各种细节。
第三,未来留在新西兰的农场工作。
第四,在母亲退休之前,为母亲在新西兰做好她来定居的一切物质准备,并争取邀请父亲一同前往。
面对着儿子的生涯规划,范雪儿落下了眼泪,“儿子真的长大了,我一直认为自己生活经验丰富,希望引领孩子少走点弯路,结果却给孩子添乱了。幸好他有勇气面对残局,否则我一生都会沉浸在挫败和自责之中……”
韩鹏一直和我保持联系,他与我分享申请大学的全过程,并在启程去新西兰之前,特意从北京到天津与我告别,长长的头发剪短了,人显得也精神、干练了。
在全国各地的父母课堂中,我都会问一个问题:“诸位,今天我们培养孩子,未来他们必须给我们养老送终,同意的请举手。”很少有人举手。“他们能够快乐幸福就好了”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父母的心声。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经常有孩子告诉我“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父母用爱换取对孩子生命的掌控”。
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巨大的,当父母将人生规划的责任交托给孩子本人,他们都会拥有责任感、使命感,愿意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
最后请为人父母者做个小小的实验:紧紧抓住一把沙,然后将手中的沙放到一个容器中。再轻轻地掬一把沙,放到另一个容器中。看看哪个容器的沙更多些?
回复该发言
社会发展使人们有了更多选择,但每种选择都是机会与风险并存,父母为孩子选择时一定要慎重,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孩子被动体验失败、挫折。范雪儿本来希望儿子通过SAT去国外上大学,却过早地将孩子送到国际幼儿园,使他与中国教育之间有了缝隙。小学一年级遇到现实问题,范雪儿没有反思自己,而是一味地指责学校,使孩子失去入轨的机会。
韩鹏的经历在他潜意识里埋下了许多“被伤害”、“被指责”、“被抛弃”的痛点,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境,他的痛点就会被点燃,毫无例外地选择逃跑。在与老师“斗争”的过程中,他坚信“见多识广”的母亲会给他铺就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可现实残酷地告诉他,母亲的招儿不灵,他绝望、愤懑,只能用不在乎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迷茫。
第三页:尊重孩子,彼此保持一步的距离
尊重孩子,彼此保持一步的距离
范雪儿原本希望通过我对韩鹏的心理辅导,让他学会坚强,勇于面对困难,乖乖回美国继续学业,没想到我会将辅导的部分重心转移到她身上。在辅导的过程中,她经常会用自己掌握的国外情况碎片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每次在我的追问中她又不得不承认她对国外的理解存在有“肯定一切”的倾向。
几次咨询使范雪儿能够平和地接受现实了,她同意给韩鹏充分思考自己生涯规划的机会。
母亲的改变感染了韩鹏,他认真地完成我留的每一份心理作业和职业规划作业。在韩鹏的作业中,我发现,他的优势是有爱心,喜欢大自然,热爱动物,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劣势是不善于与人交往,情绪管理能力不强;挑战是知识体系不完整,在美国学习期间的不佳表现造成现在面临被拒签,并由此失去继续深造的机会……
最后,韩鹏锁定了自己的职业方向,畜牧师,他想申请去新西兰/澳大利亚学畜牧业专业,他们对这个专业招生有政策优惠。
为了这个目标,韩鹏自己设计了生涯路线图:
第一,马上投入由美国申请转学到新西兰的工作中。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韩鹏发现澳大利亚的费用比新西兰高很多,他打算选择新西兰,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
第二,查寻新西兰哪个大学的畜牧专业最好,并且了解入学的流程和各种细节。
第三,未来留在新西兰的农场工作。
第四,在母亲退休之前,为母亲在新西兰做好她来定居的一切物质准备,并争取邀请父亲一同前往。
面对着儿子的生涯规划,范雪儿落下了眼泪,“儿子真的长大了,我一直认为自己生活经验丰富,希望引领孩子少走点弯路,结果却给孩子添乱了。幸好他有勇气面对残局,否则我一生都会沉浸在挫败和自责之中……”
韩鹏一直和我保持联系,他与我分享申请大学的全过程,并在启程去新西兰之前,特意从北京到天津与我告别,长长的头发剪短了,人显得也精神、干练了。
在全国各地的父母课堂中,我都会问一个问题:“诸位,今天我们培养孩子,未来他们必须给我们养老送终,同意的请举手。”很少有人举手。“他们能够快乐幸福就好了”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父母的心声。可事实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经常有孩子告诉我“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父母用爱换取对孩子生命的掌控”。
每个孩子的潜能都是巨大的,当父母将人生规划的责任交托给孩子本人,他们都会拥有责任感、使命感,愿意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
最后请为人父母者做个小小的实验:紧紧抓住一把沙,然后将手中的沙放到一个容器中。再轻轻地掬一把沙,放到另一个容器中。看看哪个容器的沙更多些?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在中国挨批 在美国吸毒 去哪里上学好
共有4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