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会上获悉,“十一五”期间,我市实际安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16.9万套,总建筑面积1252.39万平方米。但保障房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建设存在开工率低、竣工率低、有效供给低的“三低”现象,建设进度比较缓慢。
据介绍,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政策性保障性住房25.9万套。2007-2008年,面向社会低收入家庭提供了8209套保障性住房,基本解决了2005年以前符合本市户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特别是目前登记在册、符合条件的4575户低保家庭,均已享受了廉租住房保障,做到了“应保尽保”。我市实际人口约1400万,户籍人口仅270多万,常住人口890多万。目前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户籍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但是近年来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广大人才和“夹心层”家庭买不起房、租不起房,存在较大的住房难问题。加上保障性住房建设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保障性住房的供需矛盾仍将比较突出。
会上透露,“十一五”期间,深圳保障性住房存在“三低”现象,即开工率低、竣工率低、有效供给低,建设进度比较缓慢。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用地紧缺问题。近年来,我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可持续供给能力日趋下降,逐渐出现土地“零增长、零供应”的态势,保障性住房用地筹集难度较大,几乎找不出可直接建设的“净地”。许多保障性住房用地,虽然在图纸规划上比较可观,但是由于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产权纠纷等各种原因,实际上难以真正“落地”。此外,建设资金不足、前期工作环节过多、审批流程过长,也是造成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缓慢的原因。
回复该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