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晨报8月2日报道:经济学家是非也多。因为在2004年那场国有企业改革大讨论中观点针锋相对,张维迎和郎咸平双双声名鹊起。上周开始,这对经济学界“老冤家”又双双成为媒体曝光率最多的经济学家,只不过这次是各有各的烦恼。
回应学历造假的“污蔑”
张维迎:经得起任何形式的审查
在唐骏学历造假风波的热潮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也成了“受害者”。上周,网友孔曲波发于今年2月的老帖被翻了出来,一时被广泛转载并引发各界热议。大牌经济学家也简历造假?张维迎昨天发表书面声明一一予以澄清。
在声明中,张维迎透露,“几年前,个别人利用博客在网络上散布言论,污蔑本人‘学历造假’。本人坦坦荡荡,对此种恶意中伤言论未予理睬。但最近几天,同样内容的指控又出现在一些网站,甚至被一些平面媒体登载,很多记者朋友还发来短信和邮件求证。本人在此严正声明:出自本人的每个阶段的简历,其所有文字都是准确无误的,经得起任何形式的审查。”
质疑一:硕士学位时间不一致
孔曲波称,牛津大学学位授予办公室主任提供的证明文件显示,张维迎是在1994年7月30日获得硕士学位,而张维迎简历的英文版本上写着1992年获得硕士学位。因此,张维迎简历中“1992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M. Phil.)”存在造假。
回应:质疑者不了解牛津学位授予制度
“有些网友质疑本人学历造假,可能是因为不了解牛津大学的学位授予制度而产生的误解。”张维迎表示,自己于1992年6月完成硕士学位学业后,即得到批准继续读博士学位,所以就没有参加当年的硕士学位授予仪式。“本人于1994年7月30日下午一并先后参加了硕士和博士两个学位授予仪式。所以,博士学位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上的发证日期都是1994年7月30日。”
质疑二:获奖资讯造假
在广泛流传的张维迎简历中,写着“硕士论文曾获1992年牛津大学经济学研究生最佳论文奖”。根据网友“踏月留伤”的搜索,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Robert Shimer也声称自己获得了该奖项。而该奖为牛津大学所设的唯一经济学研究生论文奖,每年授一名。
回应:本人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中国人
张维迎出示的牛津大学发给自己的通知显示:“很高兴地通知你和Robert Shimer一起获得了牛津大学经济学研究生最佳论文奖,奖金有200英镑,你将获得其中的100英镑”。张维迎表示,“因为本人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中国人,获奖后在牛津的不少中国同学对本人表示祝贺,至今记忆犹新。”
质疑三:编造不存在的书作为自己的著作
针对张维迎的第三个质疑则与一本书有关。质疑者称,“张维迎提到自己出版了一本著作《中国经济转轨》(与易纲、迟福林合编,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但在牛津大学出版社书目查询系统中进行检索的结果是“未发现这本书”。
回应:个人简历中未罗列此书
张维迎表示,由于这本书编辑工作远比预期的困难,所以最后决定停止出版这本书。自己在1995年5月前的一个英文简历上曾列过此书,但明确注明是“待出”。在决定终止出版这本书后,在个人简历和任何学术成果介绍中再未列入。
张维迎表示,“出自本人的每个阶段的简历,其所有文字都是准确无误的,经得起任何形式的审查。从小至今,做人做事做学问,不说假话、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是本人秉持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任何经本人审定的文字(包括个人简历),本人会负完全的道义和法律责任。”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