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住房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
这是昨天(16日)住建部下发的《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中的新规定。这项原本希望讨好租房者的管理新规,反而引得大家一片质疑之声。听到最多的就是,“如果我有能力,我不会自己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吗?”这项从租房者安全以及居住舒适度考虑的法规显然没有得到很多认可。因为,经过行政之手干预的后果,可能并非管理者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近期,中国一些大中城市人口的居住条件,甚至不断引发了外媒的关注。最近看到的新加坡媒体专门就此做了报道,称“不断上涨的房租迫使一些中国人像老鼠一样生活”,这里指的就是大城市里面普遍存在的群居。
这当然非常不符合中国的政治美学,才会有今天《办法》的出台。
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办法》如果真的得到切实的执行,这些目前的蚁族或者鼠族将来住到哪里?显而易见是以下三个去处,第一,离开这座城市,第二,住到郊区,第三,拿出更多的钱去租房子。
如果相关部门希望达到的结果是借此以此控制大城市人口的增长,我想调控无疑是成功的。一部分低收入者的确会选择这条路。
另一部分人选择住到郊外,这点将与政府“治堵”心愿显然相悖。以北京为例,目前居住在北京郊区的人已经是450万人,占北京外来人口的一半。如果这部分人口再增加,交通的压力将会更加大。
至于选择第三点的人越多,那么在并没有供应明显增加的租房市场,将引来的就是又一轮房租的上涨。
这三种结果,不知道相关部门希望看见的是哪一个?
栏目介绍:600字之内呈现宏观金融事实真相。我们关注市场失灵,更关注政府失灵。
往期回顾:
网易600字第一期:人社部养懒汉论与现实不符
网易600字第二期:严查信贷资金炒作农产品重在舆论表态
网易600字第三期:资源价格闯关之难
网易600字第四期:老百姓为何把钱埋在地里
网易600字第五期:央票利率倒挂倒逼加息
网易600字第六期:蛋屋折射房价之痛 难掩私搭乱建本质
网易600字第七期:提高拨贷比要求不应奖劣惩优
网易600字第八期:1000万套保障房的一喜一忧
网易600字第九期:派生存款减少是银行“缺钱”主因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