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网12月16日报道 堵,一个字概括了北京的交通现状。在实施越来越多的疏堵措施的同时,我们看到的却是越来越严重的拥堵,付出的是越来越大的代价。北京,就像一个身患交通拥堵顽疾的病人,药越吃越多,越吃越贵,可病却越来越重…… 从两年前的机动车尾号限行,到提高中心城区停车收费标准,再到今年的错峰上下班,北京为治理交通拥堵频频出招,可道路却越来越堵。是力度不够,还是方法不对?即将出台的新政又将如何着力?
在北京清华大学东门向东一公里的双清路上,有一个由铁路、城铁和城市道路组成的交叉道口。北京城铁13号线利用高架桥从空中经过,看似不影响路面交通,但它的桥墩间隔,使得桥下道路很难拓宽, 形成一条狭窄的机动车、自行车混行的双向两车道。每天进出北京北站的火车,又使得这段路需要频繁中断。记者在现场和市民邱女士体验了这一过程。
交通协管员:行人车辆请注意,请在栏外等候。
邱女士:现在拦着的桅杆就降下来了,火车一会儿就要过来,您看现在这个车堵得。
记者:现在是都在等火车,是吧?
邱女士:嗯,都在等火车。
记者:上面是城铁?
邱女士:先过来的是城铁。
记者:城铁其实并不影响这块儿的交通通行。
邱女士:对,对,对!但是城铁在这儿建,桥墩会限制、影响它的路宽,也限制了通行量。
记者:现在是火车过来了,是吧?
邱女士:这个过火车的时候,那边车堵的,我们已经看不到尾了
记者:都已经堵到下一个路口了
邱女士:对,已经看不到最后一辆车在哪儿了。高峰期间,这个路的话,只有一个方向行驶的车。
记者:现在火车过去了。
邱女士:火车过去了,非机动车都在前面走,机动车要避让非机动车,也都走得很慢。
记者:整个刚才过一次火车需要三、四分钟时间吧?
邱女士:三分钟左右吧。
就是这3分钟,对于在上下班高峰期,途径这条路的北京市民来说,需要要花上10倍的时间来消化拥堵。
邱女士:我记得有一次刚好赶上上班的时候,八、九点的时候,过了一列火车,就在这儿堵了大概有半个小时。想下来走,公交车又不能开门,就根本下不来。其实就差几百米,根本过不去,只能在这儿等着。
乘坐城铁13号线的市民,在列车飞驰而过时,也许会注意到双清路每天拥堵的场面。但他们可能想不到,正是轮轨下窄窄的桥墩间距,阻挡了路面拓宽的空间。我们的城市,一边在大力发展各种交通,一边也在制造着新的拥堵。
近年来,北京为缓解交通拥堵,可谓频频出招。从两年前持续至今的机动车尾号限行,到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用,再到今年4月推出的错峰上下班。不过,有句话说,不看广告,看疗效。北京这些措施的效果究竟如何?记者随机拦下了一辆出租车,面对走走停停的道路,干了十多年出租的尹师傅很自然地聊起了北京交通:
尹师傅:整体北京交通都不行。你像有的时候,客人上了你车,太堵,客人自己往前走,都不坐你车,根本就走不动。在高峰的时候,车得灭火等着,出租司机都有休息的时间,你想想堵成什么样子?
堵,一个字概括了北京的交通现状。在实施越来越多的疏堵措施的同时,我们看到的却是越来越严重的拥堵,付出的是越来越大的代价。据统计,北京每月因道路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7亿元。北京,就像一个身患交通拥堵顽疾的病人,药越吃越多,越吃越贵,可病却越来越重。是药量不足,还是方子不对呢?
在采访过程中,市民和专家的话,也许有些启发。正在北京八中门前 开车送孩子上学的季先生就对错峰上下班,显得有些无奈。
回复该发言
"北京治堵"管理之困:措施与效果的二律悖反
2 回复:"北京治堵"管理之困:措施与效果的二律悖反
jayz04152010-12-17 01:25:30 发表
季先生:接送孩子,是我的一个大问题,上学时间没有改。所以对我来讲,没有错开时间。上班时间和孩子时间比较矛盾,这个问题也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我们也不想被堵在路上,他们应该想出更好的办法吧。
不仅如此,北京还出现了“新车买到手、旧车也不卖”的奇怪现象,这也“助长”了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
交通工程专家、清华大学石京教授:通常在世界范围内,买一个新车我要把旧车卖掉,我是要置换。但是,我们北京现在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买了新车,很少有人会置换。很破很破的车,我也不肯卖掉,因为限行,我们无奈。
石京教授认为,交通的政策一定要配套。单一的措施有时候有正面的效果,也可能产生负面的效果。看来,对北京的交通顽症,需要的标本兼治、而非头痛医头,脚疼医脚。
同时,对于目前拥堵的现状,石教授认为,不能指望一个部门,就能够解决北京的问题。
石京教授:交通管理客观地说,我们从政府的角度和实际的管理部门——交管局,应该说是尽了力了。我们现在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没有主次方向的这么一个城市。这样的城市结构加上两千万的人口规模,交通的需求就是这么大,你放在哪它也要堵。所以对于交通管理,我觉得不能寄予太大的希望。通过交管局努力使交通不堵,这个不现实,非常不现实。
而原北京市交管局副局长段里仁也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段里仁:你不能完全靠管理,因为道路是慢变化,车辆是快变化,怎么样使慢变化快一点,快变化慢一点。那么,慢的要快一点就要国家投资,这属于建设方面,管理方面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各个部门要多方面统一起来,一体化起来。
面对身患拥堵顽疾的北京,需要的不是一个大夫,而是专家会诊,是各部门的统一协调。同时,需要的不是一个药方,而是在借鉴国外特大城市治理拥堵的基础上,“中西药结合”的综合药方。
回复该发言
不仅如此,北京还出现了“新车买到手、旧车也不卖”的奇怪现象,这也“助长”了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
交通工程专家、清华大学石京教授:通常在世界范围内,买一个新车我要把旧车卖掉,我是要置换。但是,我们北京现在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买了新车,很少有人会置换。很破很破的车,我也不肯卖掉,因为限行,我们无奈。
石京教授认为,交通的政策一定要配套。单一的措施有时候有正面的效果,也可能产生负面的效果。看来,对北京的交通顽症,需要的标本兼治、而非头痛医头,脚疼医脚。
同时,对于目前拥堵的现状,石教授认为,不能指望一个部门,就能够解决北京的问题。
石京教授:交通管理客观地说,我们从政府的角度和实际的管理部门——交管局,应该说是尽了力了。我们现在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没有主次方向的这么一个城市。这样的城市结构加上两千万的人口规模,交通的需求就是这么大,你放在哪它也要堵。所以对于交通管理,我觉得不能寄予太大的希望。通过交管局努力使交通不堵,这个不现实,非常不现实。
而原北京市交管局副局长段里仁也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段里仁:你不能完全靠管理,因为道路是慢变化,车辆是快变化,怎么样使慢变化快一点,快变化慢一点。那么,慢的要快一点就要国家投资,这属于建设方面,管理方面是没有办法完成的。各个部门要多方面统一起来,一体化起来。
面对身患拥堵顽疾的北京,需要的不是一个大夫,而是专家会诊,是各部门的统一协调。同时,需要的不是一个药方,而是在借鉴国外特大城市治理拥堵的基础上,“中西药结合”的综合药方。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