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硝烟弥漫:书价竞折腰,馅饼还是陷阱
1 价格战硝烟弥漫:书价竞折腰,馅饼还是陷阱
mad3022010-12-17 04:04:50 发表
宋 嵩绘
12月9日,当当网宣称“将随时应对一切价格战”,力促图书销售;而京东商城旋即宣称,自12月14日起,所有图书都将比竞争对手便宜20%
近年来,图书价格战总是一触即发。从2006年中关村图书大厦和第三极书局的“捉对厮杀”,到当当网、卓越网两大网络书店的“明争暗斗”,再到今年初图书“限折令”中途废止,很多购书人感慨遇上了一个“好时代”。但 “好时代”与“坏时代”,也许只是一线之隔。
读者,真的“赚到了”?
书论斤卖,斯文扫地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9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49.2%的读者认为当前图书价格“比较贵”或“相当贵”。同时,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读者能接受的价格从2008年的14.3元一路跌至2010年的11.17元。在物价上涨的大潮之中,读者对书价的承受度却“逆势而动”。
过高的书价,催生了书店“站读”群体。“好多新书都只能来书店翻翻而已,价格太高,打了折也买不起几本。”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韦韡在王府井书店“站读”时对记者说。
据北京图书大厦营销中心张峥介绍,实体书店的图书折扣一般不会低于8折,而网络书店的打折攻势要凌厉很多。
“一些零售商的低折扣并不是通过扩大市场得来的,而是不断向出版社施压。”北大出版社市场营销中心业务主管杜焕庆颇有些无奈,“好的文化产品是需要投入成本的,好的作家需要高的稿费。如果出版社一再出让利润空间,就没有资金去生产精品出版物,长此以往,读者就读不到好书了。”
“我国图书定价确实存在一些泡沫。”出版科研所所长郝振省感慨,在一些书市,图书论斤卖,斯文扫地,对于国家的文化建设不是好事,人们需要快餐书,但更需要精品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更具体地指出,专业类图书的降价幅度是最高的,“专业图书不专业,价格存在虚高”。
价格战,为何刹不住?
各方只顾自己利益
今年年初,三家出版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图书公平交易规则》,内容包含对新书打折幅度的限制,后因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等法规,迅速被废止。
规则制定方之一的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对此颇感无奈:“本来想在定价方面有所作为,规范书业秩序。但没有法律依据,碰壁了。”
杜焕庆认为,限折令不仅缺乏法律依据,在执行过程中也困难重重:“网络书店的销售比重越来越大,议价能力也越来越强。一旦不能从价格上取得优势,就会转向出版社索取利润,压低供货价,出版社的困局并不会得到改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常庆认为,贸然行事反而会引起消费者的逆反情绪,使得图书销售雪上加霜。
行业协会的“被罚下场”让图书的折扣顿时少了关卡。但是,出版业却经不起折扣战的折腾。在台湾出版人郝明义看来,“出版社跟别的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每一家出版社年初除了要想做哪些赚钱的书之外,还要想今年要出哪些赔钱的书。图书是商品,同时也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出版永远是赚钱赔钱两条腿。有时候利润比纸还薄,第一版能够卖完,出版社都要偷笑了。”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下属的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曾做过一个调查:近年由网络书店引发的图书价格战使整个行业大概损失了15亿元的毛利,而整个中国出版行业市场化部分的年产值仅300 亿元。
“恶性价格战的冲击,会让出版业失去再生产能力。从作者写作,到出版社投资制作,再到批发商和读者,这是一个漫长脆弱的链条。”郝振省提醒一定要考虑肆意打折带来的严重后果。
回复该发言
宋 嵩绘
12月9日,当当网宣称“将随时应对一切价格战”,力促图书销售;而京东商城旋即宣称,自12月14日起,所有图书都将比竞争对手便宜20%
近年来,图书价格战总是一触即发。从2006年中关村图书大厦和第三极书局的“捉对厮杀”,到当当网、卓越网两大网络书店的“明争暗斗”,再到今年初图书“限折令”中途废止,很多购书人感慨遇上了一个“好时代”。但 “好时代”与“坏时代”,也许只是一线之隔。
读者,真的“赚到了”?
书论斤卖,斯文扫地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9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49.2%的读者认为当前图书价格“比较贵”或“相当贵”。同时,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读者能接受的价格从2008年的14.3元一路跌至2010年的11.17元。在物价上涨的大潮之中,读者对书价的承受度却“逆势而动”。
过高的书价,催生了书店“站读”群体。“好多新书都只能来书店翻翻而已,价格太高,打了折也买不起几本。”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韦韡在王府井书店“站读”时对记者说。
据北京图书大厦营销中心张峥介绍,实体书店的图书折扣一般不会低于8折,而网络书店的打折攻势要凌厉很多。
“一些零售商的低折扣并不是通过扩大市场得来的,而是不断向出版社施压。”北大出版社市场营销中心业务主管杜焕庆颇有些无奈,“好的文化产品是需要投入成本的,好的作家需要高的稿费。如果出版社一再出让利润空间,就没有资金去生产精品出版物,长此以往,读者就读不到好书了。”
“我国图书定价确实存在一些泡沫。”出版科研所所长郝振省感慨,在一些书市,图书论斤卖,斯文扫地,对于国家的文化建设不是好事,人们需要快餐书,但更需要精品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更具体地指出,专业类图书的降价幅度是最高的,“专业图书不专业,价格存在虚高”。
价格战,为何刹不住?
各方只顾自己利益
今年年初,三家出版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图书公平交易规则》,内容包含对新书打折幅度的限制,后因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等法规,迅速被废止。
规则制定方之一的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对此颇感无奈:“本来想在定价方面有所作为,规范书业秩序。但没有法律依据,碰壁了。”
杜焕庆认为,限折令不仅缺乏法律依据,在执行过程中也困难重重:“网络书店的销售比重越来越大,议价能力也越来越强。一旦不能从价格上取得优势,就会转向出版社索取利润,压低供货价,出版社的困局并不会得到改善。”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常庆认为,贸然行事反而会引起消费者的逆反情绪,使得图书销售雪上加霜。
行业协会的“被罚下场”让图书的折扣顿时少了关卡。但是,出版业却经不起折扣战的折腾。在台湾出版人郝明义看来,“出版社跟别的行业最大的不同,就是每一家出版社年初除了要想做哪些赚钱的书之外,还要想今年要出哪些赔钱的书。图书是商品,同时也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出版永远是赚钱赔钱两条腿。有时候利润比纸还薄,第一版能够卖完,出版社都要偷笑了。”
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下属的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曾做过一个调查:近年由网络书店引发的图书价格战使整个行业大概损失了15亿元的毛利,而整个中国出版行业市场化部分的年产值仅300 亿元。
“恶性价格战的冲击,会让出版业失去再生产能力。从作者写作,到出版社投资制作,再到批发商和读者,这是一个漫长脆弱的链条。”郝振省提醒一定要考虑肆意打折带来的严重后果。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价格战硝烟弥漫:书价竞折腰,馅饼还是陷阱
mad3022010-12-17 04:04:50 发表
李常庆从产业角度解释书业对打折的“乐此不疲”,“出版社的地位不如计划经济时代强势,零售商在做大的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出版社、中间商、零售商各自为政,只看得见自己的利益,互掐不断;另一方面,数字出版的侵袭和纸质图书阅读需求的减少,种种产业链的问题,将图书折扣推向了无序的局面。”
稳书价,可望不可即?
出版秩序需要构建
“原来我们一直是固定定价体系,但现在定价体系非常混乱。价格战对出版业伤害很大。”陈昕说。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大庆介绍了韩国的经验:韩国自20世纪中期开始,就在图书自由价格体系和定价销售体系间不断徘徊。当自由定价占上风时,降价打折成风,出版市场混乱低迷;当定价销售占主导地位时,出版业就会恢复繁荣和活力。进入21世纪,韩国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图书定价销售制度。
但是,目前中国实行定价销售有制度性的障碍,“首先要得到法律的许可,其次出版社的转企改制要更加深入,要真正让出版社感到压力。”李常庆说。
这两点,李常庆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改变,“尤其是出版社,长期居于垄断地位,凭借这个政策壁垒至少就饿不死。”不久前,内蒙古某出版社的社长,来北京转了一圈,然后告诉他:“今年的营业任务完成了。”原来,那位社长跋涉来京“兜售”书号。李常庆把出版社的转企改制比作一个缠足的妇人,一直在向前走,但却走得跌跌撞撞、慢而又慢。
同时,读者目前“无折不欢”的心态也成了定价销售的阴霾。“读者应该对文化公平性有更准确的认识。在日本,图书销售要求做到在东京闹市区的一家书店,跟在北海道的最偏远的某个小镇上的书店,发货时间和销售价格的统一,这或许才是文化公平性的体现。”郝明义说道。
但是,无序打折造成的伤害是出版产业转型过程中必须要承受的,“混乱不会没有尽头,到某一个节点,会有原生于产业的一股势力来一点点构建合理的出版秩序。”李常庆更愿意相信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出版业本身就是垄断的行业,政府进行干预,反而适得其反。” 记者 杨旭 黄晓慧
回复该发言
稳书价,可望不可即?
出版秩序需要构建
“原来我们一直是固定定价体系,但现在定价体系非常混乱。价格战对出版业伤害很大。”陈昕说。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大庆介绍了韩国的经验:韩国自20世纪中期开始,就在图书自由价格体系和定价销售体系间不断徘徊。当自由定价占上风时,降价打折成风,出版市场混乱低迷;当定价销售占主导地位时,出版业就会恢复繁荣和活力。进入21世纪,韩国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图书定价销售制度。
但是,目前中国实行定价销售有制度性的障碍,“首先要得到法律的许可,其次出版社的转企改制要更加深入,要真正让出版社感到压力。”李常庆说。
这两点,李常庆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改变,“尤其是出版社,长期居于垄断地位,凭借这个政策壁垒至少就饿不死。”不久前,内蒙古某出版社的社长,来北京转了一圈,然后告诉他:“今年的营业任务完成了。”原来,那位社长跋涉来京“兜售”书号。李常庆把出版社的转企改制比作一个缠足的妇人,一直在向前走,但却走得跌跌撞撞、慢而又慢。
同时,读者目前“无折不欢”的心态也成了定价销售的阴霾。“读者应该对文化公平性有更准确的认识。在日本,图书销售要求做到在东京闹市区的一家书店,跟在北海道的最偏远的某个小镇上的书店,发货时间和销售价格的统一,这或许才是文化公平性的体现。”郝明义说道。
但是,无序打折造成的伤害是出版产业转型过程中必须要承受的,“混乱不会没有尽头,到某一个节点,会有原生于产业的一股势力来一点点构建合理的出版秩序。”李常庆更愿意相信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出版业本身就是垄断的行业,政府进行干预,反而适得其反。” 记者 杨旭 黄晓慧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