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12月14日讯 在一个城市建市30周年的前夕,谈论它的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让人感触良多。
1979年12月14日,中央批准深圳、大庆建市。作为我国最年轻的两个城市之一,大庆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资源型城市的印记。在石油开发50年、建市30年之后,这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已经面临着因油而衰的考验。
在大庆30周年庆典的前一日,大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夏立华就经济转型的问题接受媒体的采访。
CBN:在你看来,未来我国石油产业中,大庆这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如何发挥自己的作用?
夏立华:可以说,大庆在建市后的30年时间里,一直把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作为自己首要的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为国家作出新的贡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1976年到2003年,大庆实现5000万吨原油高产和稳产的状况,实现了连续27年高产纪录。2005年再次提出了创建百年油田的目标。按照创建百年油田的目标和规划,到2060年,油气当量还是要保持在2000万到2500万吨的水平。
在国家的部署下,2008年,大庆市再次提出,保持油气当量在未来10年稳产4000万吨的战略目标。在保持27年高产稳产的纪录基础上,4000万吨的目标还要发展10年。这又是一个壮举。
此外,下一步大庆将建设成为原油生产基地和加工贸易基地。
CBN: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的市长,你如何看待大庆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夏立华:在大庆,我们讲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全方位的,其中既要包括油气、非油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包括社会事业、城乡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在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基础和关键。因此,经常会有人问我,除了石油,大庆还有什么其他产业?
在大庆制定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在地下,要坚持依靠高科技会战,保持石油稳产十年,推进大庆百年油田建设。而在地上,则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加快建设接续替代产业打造多元经济发展格局。
以1992年大庆申报批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标志,大庆开始了发展接续产业的道路,具体包括石化产业、服务外包产业、农牧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和新材料、现代商贸业等等。
CBN:从长远来看,哪个接续替代产业能够成为未来大庆发展的支柱?
夏立华:从长远来看,石化产业将成为大庆接续替代产业的支柱。预计到2015年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1500亿元。
在石化领域,截至去年,全市原油加工量已经达到1200多万吨,加工能力达到1500多万吨。具备了60万吨乙烯、40万吨聚丙烯、60万吨聚乙烯、80万吨尿素的石化产品的生产能力。目前,大庆已经建成八大类石化产品生产基地,共生产150多个品种、500多个品牌的产品。
随着下一步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的加快推进,还有其他新项目投入,我们预计2011年大庆石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千亿元。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