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岁末,与去年硝烟四起的规模比拼景象不同,今年基金业似乎平静了不少。虽然也有个别公司与“帮忙资金”接洽,希望“注水”货币市场基金,但整个行业年末冲规模的冲动似乎没有往年那么迫切了。与此同时,银行储蓄压力导致的资金成本增加以及监管部门的严格要求,也让年末这场规模战的火力下降了不少。
规模冲动减弱
由于货币基金不收取申购赎回费,且安全性较高,近年来基金公司一般通过突击发力货币市场基金,以达到提升公司整体规模排名的目的。“帮忙资金”一般在12月下旬申购货币基金,呆到元旦之后就可以撤离,并获得基金公司支付的一定对价。
按照惯例,每到12月中旬,就是基金公司与“帮忙资金”接触、谈价的时候了。从一些迹象来看,今年基金公司对“帮忙资金”的需求状况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一位券商人士手上有笔资金,最近正联系各基金公司,刚刚推介出去一半,并且这笔资金要在一只货币基金里呆到春节后,才能获得5倍交易量的分仓。
多家基金公司也表示,今年无意参与这个没有赢家的游戏。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就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段时间有一些闲置资金上门接触,都被他们明确拒绝了。今年股东方下达的任务是规模增长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早就完成了这个目标,因此高挂“免战牌”,连一只新基金也准备放到春节后再发行,更不可能去做冲规模这种亏本买卖了。
另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则表示,到了年底,确实在新基金发行和绩优基金的持续营销上多花了些力气,但“注水”货币基金这种毫无实际意义的事情就完全没有必要做了。
业内人士分析,一般而言,往年两类公司有冲规模的动力,一是排名靠前的大公司,二是规模在200亿元以下的小公司。前者多是为了面子或奖金,而后者则是因为基金公司开展新业务有一定的规模门槛。比如去年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希望规模突破200亿元,以达到专户业务的门槛,其货币基金由去年三季度末的1.1亿份猛增至年底的102.8亿份,到今年一季度末就只剩下2.63亿份,因此还遭到了监管部门的处罚。而从今年的情况看,随着此前专户业务门槛的取消,中小型基金公司也失去了冲规模的动能。
资金成本上升
今年年末资金成本的上升也是基金业规模战火力降低的缘由之一。今年央行数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造成银行资金头寸紧张,银行也要在年末争取更多的存款,自然不会坐视储户资金大规模向货币基金流动。特别是一些小银行,到了年末也开出了优厚的揽储条件,一定程度上推高了今年年末的资金占用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公司依靠扩大货币基金份额来提升规模也会遭遇一定的阻力。
另一方面,监管部门的要求也是基金公司必须考虑的。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表示,月初监管部门下发了《关于规范2010年年末货币市场基金销售行为的通知》,要求“严禁为突击提升管理规模,比拼年末规模排名,损害货币基金原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在监管部门的严格要求下,虽然不能说会杜绝冲规模的现象,但肯定会让整个行业收敛不少。
也有基金业人士表示,年末冲规模只是一时好看,这些资金明年一季度必然会大量撤离,到时货币基金规模大幅度“缩水”,反而更加容易招致外界的指指点点,使得公司更为被动。
确实,每到年后,货币基金大额赎回总是会受到外界关注,今年一季度就是如此。天相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基金业总份额共减少1475.15亿份,缩水幅度达6.25%,其中货币基金净赎回1431.28亿份,占行业净赎回总额的97%。这使得货币基金的总份额从年初的2595.27亿份骤然缩水至1163.99亿份,降幅高达55.15%。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年末明年年初再次出现这种大起大落状况的可能性会减小。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