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车船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将载客客车按载客人数分为大、中、小、微型四个等级,其中载客小于9人的小型客车,税额幅度为360元至660元。
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车船税法草案,对这一计税依据进行了调整,对载客9人以下的乘用车,按发动机排气量大小分档计征。
财政部税务司负责人表示,草案规定对高能耗、高污染的汽车加收车船税,对使用新能源的汽车予以减免税,可以进一步鼓励人们选择节能的、小排量的汽车,有利于汽车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排气量作为唯一计税依据是否合理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做草案说明时表示,车船税作为财产税,计税依据理论上应是车船的评估价值,但车船的数量庞大且分散于千家万户,价值评估难以操作,为了方便征管,草案中采取了按排气量征税。
财政部税务司负责人分析说,汽车排气量和价值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相关性高达97%,也就是说,一般排气量越大的车价值越高。
方新委员认为,价值评估难以操作的理由不充分,一辆车多少钱是明确的,能知道它的排量,一定能知道价格,德国就是按照价值评估来征税。
乌日图委员表示,车船税定义为财产税,就应该用价值来评估,而且,用价值评估并非难以操作。
此外,不少委员提出,草案按照乘用车的不同排量进行阶梯式的征税,目的之一是在于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但是,目前乘用车的排量大小,已经不是判断是否环保的唯一标准了。
蒋庄德委员表示,对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目前涡轮增压可变进气等技术在汽车上广泛使用,由于用了涡轮增压以后,能耗与汽车排量之间的关联性降低。
程津培委员提出,税率制定的依据仅仅是发动机排气量一个指标不合理,不能真正促进节能减排。
根据我国现行规定,车主要缴三个税,燃油税、购车税、车船税,燃油税是根据用油多少支付的,购车税是一次性支付,车船税则是固定支出,不管开车多少,每年都要缴这么多。
记者注意到,今年10月12日,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后,不少公众认为,车船税和燃油税属于重复征税。
朱永新委员在审议中提出,如果立法想解决污染、排放的问题,就应该和燃油税联系起来,不能既缴燃油税又缴车船税,而且,排量和污染没有必然的联系。
财政部税务司负责人表示,不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燃油税和车船税这两个税种的性质不一样,车船税是财产税,燃油税是使用税,两者一个在保有环节,拥有了车子就应该缴费,另外一个是在使用环节,即多使用多交税,少使用少交税。
调整税负结构应照顾大多数车主的利益 草案规定,目前占我国汽车总量72%左右的乘用车(载客少于9人的汽车)车船税的税负,按发动机排气量大小,分别作了降低、不变和提高的结构性调整,具体为: ——对占现有乘用车总量58%左右的排气量在1.6升及以下的小排量车,税额幅度降低或保持不变。
——对占现有乘用车总量39%左右的排气量为1.6升至2.5升的中等排量车,比现行360元至660元的税额幅度适当调高。
——对占现有乘用车总量3%左右的排气量为2.5升以上的较大和大排量车,比现行360元至660元的税额幅度有较大提高。
在草案所附的《车辆税税目税额表》中,按照发动机排量分为七档,规定了年基准税额。
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说,从目前网上和身边有车的人反映来看,感觉草案规定是在变相加价,影响面很广。
“我今天从驻地来人民大会堂开会,路上没有见到一台1.0以下排量的车,草案规定1.0以下排量车的税额减少,1.0-1.6的基本不变,1.6以上的都要涨。
回复该发言
车船税怎么收,应照顾大多数车主利益
2 回复:车船税怎么收,应照顾大多数车主利益
御宅雪球2010-12-17 18:15:58 发表
陈伟才建议,税负结构应该作相应调整,1.6至2.0的主要车型基本不变,使广大老百姓不会因税负调整增加负担,2.0以上的可以增加。
陈伟才的意见得到了不少委员的赞同。
任茂东委员表示,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1.0升到1.6升排量的汽车是我国目前乘用车的主体,这个主体在这次修法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样规定有悖立法本意。
方新委员表示,草案对于1.0排量以下的汽车给予税收优惠,对2.5以上的增加税收,但是,到底有多少人处于中间值?“车船税虽然是个小税种,但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现在全国汽车保有量大约有八千万辆,涉及到数亿人,所以要慎重,要有更详细的测算,立法才能有科学依据。
更多的委员则建议,涉及到广大老百姓乘用车问题的立法,应该广泛征求公众特别是车主的意见,必要时应当听证。
回复该发言
陈伟才的意见得到了不少委员的赞同。
任茂东委员表示,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1.0升到1.6升排量的汽车是我国目前乘用车的主体,这个主体在这次修法中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样规定有悖立法本意。
方新委员表示,草案对于1.0排量以下的汽车给予税收优惠,对2.5以上的增加税收,但是,到底有多少人处于中间值?“车船税虽然是个小税种,但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现在全国汽车保有量大约有八千万辆,涉及到数亿人,所以要慎重,要有更详细的测算,立法才能有科学依据。
更多的委员则建议,涉及到广大老百姓乘用车问题的立法,应该广泛征求公众特别是车主的意见,必要时应当听证。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