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市场继续维持震荡格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场压抑了一个月的反弹动力在上周初快速释放,股指一举冲破2900点整数关,暂时摆脱了前期在2800-2900点区间窄幅震荡的走势。但市场持续做多意愿也并不强烈,上周后四个交易日指数连续四天缩量回调,重回2900点下方。截至上周五,上证综指收报于2893.74点,全周上涨1.85%;深成指收报于12759.60点,全周上涨2.4%。
成交萎缩和热点涣散,表明市场做多意愿并不强烈,投资者谨慎情绪依然偏重。虽然来年经济运行和政策调控的基本方向并不会对应过度偏紧的政策环境,但明年上半年通胀压力加大,货币政策整体收缩的基调也没有变化,市场资金供应仍然偏紧。此前央行使用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代替加息,反映了管理层稳定市场预期的良好愿望,但在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加息预期始终难以消除。
市场短期难以聚集比较明显的做多力量,但当前市场风险也比较有限。蓝筹群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对指数的基础性承托作用依然存在。而在市场环境方面,调控物价效用将在12月份得到体现,近期政策面出现超预期变化的可能性很小;2010年会计年度结束后对高耗能工业的限产约束消除,也会加速经济数据的反弹,市场环境压力较小,行情下跌幅度有限。
这是造成当前市场上下两难,窄幅震荡的主要原因。
短期来看,管理层对未来通胀形势的判断,进而采取的调控措施,是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由于近期央票持续地量发行,
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现象没有改变,加息与否成为市场关注的 焦点,也是做多力量无法持续释放的重要压制。如果近期央行小幅加息,为“两会”前的市场扫清政策障碍,指数有望实现向上突破,演绎一波跨年度行情;如果政策面维持僵局,我们认为,2010年最后10个交易日的市场很难真正有效突破目前2800-3000点的“夹板行情”。如果央行近期超预期大幅度加息,表明管理层对通胀的担忧加重,市场将主动调整,跌破目前的整理平台,重回弱势震荡状态,不过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较小。
综合判断,目前市场处于涨跌两难的震荡过程之中,市场整体风险相对有限。同时,场内流动性仍相对宽松,投资者可依据政策受益、资金偏好思路继续追踪结构化投资机会。高端制造业代表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已经取得了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可继续追踪代表制造业技术升级的精细化工、节能设备、特高压输电、数控机床、核能设备等热点板块。国家政策导向影响景气变化,也是捕捉市场机会的重要来源,如受益政策扶持的节能环保类个股,供给端受政策调控出现明显瓶颈的资源矿产、水泥股等,都有反复活跃的机会。此外,食品饮料、医药等稳健增长行业以及受益政策扶持的智能电网、物联网、核能、海洋工程等战略新兴产业个股,也具备持续表现机会。中小盘股的高送配能力,也应逐步作为投资选股的考虑因素之一。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