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念股狂热背后滋生泡沫
但已经在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并非一帆风顺,这股上市风潮的繁荣背后也暗藏危机。
这一轮上市潮中,“过度包装”成为了出现最多的词汇之一。麦考林上市时,号称“中国第一家B2C企业”;当当被当作中国亚马逊,其自己的定位是“网上沃尔玛”;优酷则放弃了中国Youtube这一现成的定位,自己找了个“HULU+NETFLIX”的帽子戴上。因为Youtube现在也没赢利,主打高清视频的HULU和在线视频点播的NETFLIX则早就有了正现金收入。由于“被包装”的美国企业被当地资本市场熟知,所以这几家企业上市早期股价都受到了追捧。
然而事实与这些包装的效果正好相反,麦考林今年10月上市时股价大涨56.9%。但当该公司公布季度业绩时,股价却大幅下挫,市值下跌逾6成,而且还面临投资者的起诉。优酷网与当当网上市首日股价分别上涨161%和87%,但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也难挽持续下滑的态势。
事实上,这种为求上市不惜过度包装的行为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并不少见,据了解目前已经有20多家中国在美上市公司被控欺诈。美国一位投资人士称,“中国到美上市的公司10%—20%有造假的情况出现。”
这也使不少投资者对目前的几支概念股产生了是否被估值过高的怀疑。与狂热的美国投资者相比,中国的投资者显得相对冷静而且理性。一位投资美股的投资者表示,“我宁愿去买乐视网,也不愿意买优酷。起码乐视网还有盈利。”还有投资者表示,近期绝对不会去碰这两只股票,他们认为中国企业为美国投资者量身定制的“中国概念”对于中国的美股投资者行不通。
优酷的成功上市表明投资者可以暂时放弃对盈利的关注,但该公司今后必须证明其盈利的能力。纳斯达克OMX负责新股上市和资本市场的高级副总裁鲍勃?麦库伊说,“投资者买的是前景,买的是对企业2012年和2013年的预期,而不是以前的业绩。最终的盈利取决于企业,而这是我们无法左右的”。
鲍勃?麦库伊所提到的这种盈利能力,正是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所普遍欠缺的。《福布斯》杂志专栏作者、中国市场研究集团常务董事雷小山此前就曾对中国视频网站持续不盈利的商业模式表示出异议。他认为,在美国投资者热衷中国概念股的当口,视频网站在内的企业尽管上市成功也很可能正在出现危险的泡沫。因为其庞大用户数并不是最重要的市场衡量标准,能够创造利润的行业模式才是重要的。缺乏可以盈利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大的软肋。“总有一天,美国资本市场虽中国概念股的盲目狂热会逐步消退清醒理性的分析将占据上风”。
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也谈到了国内互联网可能存在的泡沫现状,他说:“和几位从硅谷来的风险投资者聊到最近中国的IPO热,都感觉华尔街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追崇在重现10年前的互联网泡沫。大把烧钱、概念炒作、没有清晰盈利模式,我把它叫互联网泡沫2.0。”
张亚勤认为:“互联网整个产业绝对不是泡沫,只是有太多的泡沫企业。过度包装炒概念过几天就露馅了而且还堵了后面人的路。”
有过投资人经历,现任UC首席执行官的俞永福对此次大量公司以奔跑和包装的方式上市表示出忧虑,并做出了比较悲观的预测:“此轮有些企业的上市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影响很大,如果最终出现问题,付出的将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信誉。预计明年4月份之后,美国这轮上市市场窗口会关闭至少一年以上。”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