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完新年,完成自己职业生涯中尤为重要的一次履新,任伟光终于答应了记者的采访要求。此前,除了刚结束的巴塞罗那电信展,他几乎不愿意面对任何媒体。
一家仅开业半年的中国公司,一位刚新任的领导人,这样的境况可能也很难让HTC自己找到兴奋点。不过,HTC中国区总裁任伟光在2011年1月的到任,意味着HTC作为一家手机品牌厂商在中国的首战终于拉开序幕。
采访中,任伟光数次强调,HTC的“品牌打造”与“渠道建设”将是其今年必须要完成的两大目标。
品牌的终极之战
处境无疑是尴尬的。一直以来,人们喜欢用“最熟悉的陌生人”来形容HTC。根据IDC的统计数据,至2010年第4季度,HTC已经成为全球第4大智能手机商,前3名分别为诺基亚、苹果、RIM,而HTC的手机出货量目前已占全球Android手机市场的45%。
在HTC全球CEO周永明看来,任何一个市场只有做到前5名才有成功的可能,未来二至三年,HTC势要成为全球前3大智能手机品牌。但在中国,HTC之前却选择了通过贴牌多普达来完成市场铺垫,目前看来,该举措显然并不成功。
因此,在中国3G市场决战的关口,HTC决定舍弃“多普达”而换上自己的品牌。所谓不破不立,其决心可见一斑。
开局并不顺利。2010年7月27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某会场被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挤得水泄不通,大家屏声敛气,希望从台上的讲话中得到关键信息。遗憾的是,除了那些熟悉的官方词汇,可用信息不多。尽管是与中国移动联合召开的发布会,当天到场的仅是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终端部总经理吴唯宁,与当年iPhone入华时联通高层全员就绪的盛况相去甚远。而HTC当天发布的包括G7在内的4款机型,在此后半年多的时间里,亦未在中国掀起什么波澜。
整个行业的格局和发展态势,已经越来越容不得这家公司再如此这般四平八稳。当iPhone在智能手机市场所向披靡长达三年后,马太效应即将呈现:人们期待出现与iPhone对抗的明星产品,风靡欧美的HTC G7似乎让人们看到了这样的希望。
但HTC身后有着来自三星与摩托罗拉的奋起直追;就连行业领头羊诺基亚都终于难耐寂寞与微软抱团发展。仅仅处于自主品牌起步阶段的HTC究竟该如何选择自己的行走路线?
“完成中国市场建设,HTC就彻底完成了从代工到自主品牌的革命。”任伟光对此直言不讳。他将面临自HTC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承担HTC从一家代工企业到一线品牌的转型。这家与谷歌血肉相连,在国际市场风起云涌的代工企业,要以国际品牌而非本土品牌的形象反超中国市场。“我们希望用户喜爱HTC这个品牌,这个由华人打造的国际品牌。目前我们在中国的品牌认知度只有60%,相信今年会有很大提升。”任说。
如果回顾HTC这些年的发展历程,这家企业几乎是被用户需求推到了自主品牌建设的道路上。从承接第一款Android平台手机开始,HTC在代工过程中为自己打上了愈发鲜明的技术元素。其中最为人们所乐道的是HTC每推出一款新品,都会根据用户需求而为其命名,从著名的G1、G2一直到G7,这是任何一家其他手机厂商都没有提供过的用户体验。
靠用户以及合作伙伴(比如国外的一些电信运营商)的追捧,HTC几乎是顺势而为地为自己打造了全新的品牌形象“quietly brilliant(低调卓越)”,“相信人生中最美好的事只能去体验”。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