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
让人牵肠挂肚的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细则12月23日终于出炉,北京市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把明年小客车新牌照的发放量限制在每月2万个,全年24万个。其中,2011年个人牌照将占新牌照限额的88%,而只有住所地在北京的符合条件的个人才有资格申请购车指标。此外,还将禁止非北京牌照汽车在高峰时段在五环路以内道路行驶,并将上调中心城区的停车费,同时下调外围地区的停车费。
实时跟踪新闻发布会内容,安邦研究团队得出的基本结论相当悲观:北京市把治理措施的重点集中在对汽车增量消费的限制上,这根本解决不了北京现在的交通拥堵恶化的问题。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带领研究团队对主要政策内容进行了及时的解析,梳理出治堵政策的负面和缺陷性的问题就多达40多条。限于篇幅,我们这里只从经济影响方面择其要点简要分析。
常年从事城市问题研究的首席研究员陈功强调指出,治堵政策虽然基本无助于缓解现在的交通拥堵,但对北京市经济的负面冲击却不容忽视。对于北京这个人口接近2000万的超级大城市来说,治堵政策可能造成一个经济运行的“断面”,对围绕汽车的诸多关联行业产生很大的冲击,这是需要引起北京市的决策者高度关注的。
影响之一是对北京市就业的冲击。限购政策后北京每年的汽车销量只有24万辆,这只相当于今年北京市销量的不到1/3。这意味着北京市有2/3多的汽车销售将被政策给消灭掉!这会导致多少汽车销售人员的失业?会影响多少与汽车消费相关的销售、广告、洗车、车饰、汽修、汽车金融、保险等行业?影响的人群范围很广,从蓝领到白领乃至金领都有,全部算起来恐怕会以数十万计。这意味着,治堵政策的出台将导致北京立刻出现一个巨大的立体就业断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主导产业的萎缩对城市就业的影响会有多大?事实上,既然汽车产业长期以来就是北京的主导产业,那么这个产业出现问题,影响必然十分巨大。
影响之二是北京的投资环境趋向明显的恶化。北京是中国的超级大城市,想做事实上的经济中心,还要搞金融中心,搞总部经济,这都需要吸引投资者汇聚到北京。但按照北京的治堵政策,很多外资、内资企业,既没有上税,也没有居住证,恐怕很难在北京买上车了,很多代表处在北京运转起来也不是那么方便了。北京现在还要搞CBD扩容,金融街扩容,中服地块还要修500米的高楼大厦,难道大家今后都骑车到这500米高的大厦去上班?按照现在交通委的解释,正是城市规划导致了交通问题的发生,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北京今后将会大规模调整现有的城市规划?否则,难道还要继续执行已经出现战略错误的城市规划,推动问题进一步恶化?
影响之三是严重抑制消费、增加个人支出。汽车销售的急剧下降本身就是减少消费,因为汽车是北京人消费的一个主要方面,北京人爱买车在全国是出了名的。表面上北京没有像上海那样收取牌照费,采用了公平的摇号,但程序环节是跑不了的,购车者的时间成本必然会十分巨大。此外,停车费上调可能导致CBD一带的停车费要从已经很高的数百元,突破上涨到每月千元以上,这就远不是一般打工者可以负担的费用了。
影响之四是将对汽车产业造成结构性的影响。治堵政策虽然只是北京一家,但全国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汽车消费在北京,北京的汽车消费又以乘用车为主。因此,治堵所带来的限制措施,将使很多汽车生产厂家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车型和品种,以弥补北京这个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变化带来的损失。
回复该发言
安邦:北京治堵政策将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
2 回复:安邦:北京治堵政策将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
月缺心2011-03-22 22:36:28 发表
而最为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剧烈的调整,大多是涉及将来汽车潜在保有量增长的,对现实几乎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交通压力依旧非常巨大,该堵的还会堵,而且公交方面的混乱只会比过去更严重,并不会有丝毫的缓解。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北京这个城市的成长终于接近了它的增长极限。整体来看,我们对北京市此次治堵方案的影响深感担心。这种强制性的一刀切式的政策,也许不仅不能改变当前的交通状况,还可能潜藏着诸多对城市经济和消费有很大杀伤力的因素。结果如何,我们将在政策实施之后很快就会看到。
(作者系安邦咨询副总裁、高级研究员贺军)
回复该发言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北京这个城市的成长终于接近了它的增长极限。整体来看,我们对北京市此次治堵方案的影响深感担心。这种强制性的一刀切式的政策,也许不仅不能改变当前的交通状况,还可能潜藏着诸多对城市经济和消费有很大杀伤力的因素。结果如何,我们将在政策实施之后很快就会看到。
(作者系安邦咨询副总裁、高级研究员贺军)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