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报3月20日报道 3月18日,美国大片《洛杉矶之战》登陆国内院线。从故事情节上看,以人类对抗外星人作为题材的《洛杉矶之战》有些《黑鹰坠落》混合《独立日》的意味,依然是宣扬美式英雄主义拯救全人类的模式。不过,就细节而言,影片的美剧色彩浓厚,前半段情节过于拖沓,且由于时长问题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是个败笔。此外,影片为求真实感大量运用手持式摄影也让有些画面显得凌乱。
手持式摄影把前排观众晃晕
自从去年的另类外星人影片《第九区》成功上映后,纪录片拍摄手法成了拯救电影的新稻草。作为同题材影片,在《洛杉矶之战》中负责消灭入侵外星人的则是在美国电影中无所不能的海军陆战队。既然由军队出面解决问题,那么战争场面自然是本片的一大重头戏。无奈导演为了加强战争场面的真实感,在片中大量使用手持式摄影,并将画面锁定在人物的面部特写,进行频繁的切换,其代价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令观众忍受凌乱画面带来的头昏眼花。一位市民在观影后便忍不住表示:“导演太不厚道,好像是喝醉了之后拍的片子,想在战争打响之前先把观众晃晕。”所以不幸买到前排座位的观众,建议观影前自备塑料袋。
人物没性格找不出谁是主角
在电影中,剧情是表现人物性格的最好依托。不过,到了影片《洛杉矶之战》中,这一定律却遭到了导演的彻底颠覆。
和所有美剧的开场模式相同,影片先以运输直升机奔赴前线为引子,随后开始倒叙战前的片刻宁静。在这一阶段,导演很熟练也很俗套地运用了分段介绍的方式将出场角色一一带过。可惜的是,虽然导演一片苦心,却没有做出预想中的效果。
有网友在看过影片后发表评论,称在介绍几个人物的镜头结束后,仍没能对哪个角色留下深刻印象,“影片前一个小时都没记住角色名字,只看见一堆大脑袋在银幕上闪来闪去。”
美剧式拍摄剧情长故弄玄虚
除了人物形象的缺失,影片的拍摄手法也没能体现出电影的专业性。由于影片故事太过庞大,需要在情节中交代过多的故事背景,可是影片惊心动魄的枪战戏则是一波接着一波。网友“朱古力”在网上评论:“场面还是不错,不过剧情很冗长,导演用半个小时都没能让人知道外星人侵袭的动机,好像是在看一场无意义的战争。”
此外,影片也惯用美剧中常见的故弄玄虚的手法来增加刺激感,此举对没看过美剧的人来说或许很有效,对于美剧爱好者则显得太过小儿科,甚至还有影迷在微博中留言:“几个主要演员中甚至还有《越狱》第三季里面的那个亚裔演员,导演估计就是拍电视剧出身的。”
美国主旋律救世还得靠大兵
一直以来,美国人都对灾难或者外星人题材的电影情有独钟,而在影片最后,拯救世界的也一定是一个原本穷困潦倒的失意美国人。在这方面,《洛杉矶之战》很好地继承了前辈们的光荣传统,在影片的末尾原本已经可以下火线的士兵还是在男一号的带领下重新回到了战场。对于这样的开放式结尾,网友“小卡”调侃道:“虽然整个影片只是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无疑导演要传达的还是 美国人拯救了地球 ,而且这次才用了一个营的兵力。”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