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住宅成交低迷的背景下,各地方政府普遍下调住宅用地供应量。网易房产从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发现,截至3月16日,北京住宅用地市场已接近两个月没有新增供应,最近成交的一宗宅地位于顺义区后沙峪镇,成交时间为2月21日,土地供应时间为1月28日。这与去年底的宅地集中供应形成鲜明对比。
2月土地供应同比降7成
在3月前半个月内,北京土地市场仅成交一宗商业用地和一宗旅游用地,尚有一宗高新技术产业用地待出让,无住宅用地供应。无独有偶,上海也已经连续近三周没有住宅用地出让。
事实上,各地住宅用地供应放缓之势,从2月开始已初显端倪。据中原地产统计显示,2月12个重点城市住宅用地供应面积仅228万平方米,为2009年4月以来最低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7.6%,与今年1月环比下降62.8%。其中北京、深圳、天津、重庆、成都、杭州均无新增住宅用地供应。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土地供应面积整体下降的同时,商办用地占比大幅上升。数据显示,在2月12个重点监测城市里,商办用地供应面积125万平方米,环比下降31.4%,但占整体用地供应的比例却从1月的22.9%上升到35.4%,达到近几年来的最高水平。
中原地产认为,地方政府在减少住宅用地供应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增加了商办用地所占比例。
开发商拿地趋于谨慎
在供应减少和楼市调控双重压力下,开发商拿地势头也更趋于谨慎。
以万科为例,按照万科之前的公告显示,其2月新增项目仅为3个,增加权益建筑面积22.9万平米,公司应承担地价款8.5亿,分别环比下降92%和87%。
同样放缓拿地步伐的还有保利、金地等龙头地产企业,据3月15日媒体报道称,保利地产、远洋地产、富力地产、恒大地产、世茂地产、金地、雅居乐等知名房企均未公告2月新增土地储备。
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短期销售量将维持在较低水平,高速拿地将产生较大资金压力,并且在市场尚未出现明显调整之前,大规模拿地也存在一定成本风险,不少房地产企业未来存在继续放缓拿地的可能。
回复该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