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3月23日讯:写这个贴子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公务员这份工作(而不是身份),希望大家在报考的时候少一点盲目多一点理性。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写的,城内城外的都可以看看。
本文只是自己的感想,当然有局限和不当之处,大家尽管讨论,但别拍砖。
不管哪个论坛,对于公务员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对于公务员收入的传说也是甚嚣尘上,作为一个大学毕业后在城外干了三年多后再考进公务员的人,我来说说我的感受。
关于我
上海人,本地一本大学本科,女。
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了三年多,辞职时,年收入税后12w-13w。说起当时决定考公务员的初衷,很不好意思地说,就是因为太辛苦。怎么个辛苦法呢,一年中80%-90%的时间在外地,加起班来的时候,好几个星期连续保持后半夜下班。其实当自己真正考上公务员的时候,确又纠结了好一阵子,因为在外企确实能学到东西、锻炼能力以及交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可是考上公务员毕竟是花了自己很多精力和时间的,也想结束自己漂泊的生活,考虑了许久,还是决定辞职。辞职的时候,上到老板下到同事,一片哗然,想不到事业处于上升期的我会选择公务员,而且是基层公务员。但是决定了就决定了,于是离开,开始了自己的公务员生活。
说说你对公务员和外企的看法
第二页:工作内容、强度对比
第三页:压力对比
第四页:风险对比
第五页:同事及人脉对比
第六页:收入对比
关于外企和公务员的工作内容对比
先说外企,开始一年多,自己基本干的是事务性事情,这个一般大家都有体会。慢慢地工作经验多了,老板信任了,交给你的事情会越来越重要,到后来,基本做的就是业务上的事情,成长很快,几个月就可以熟悉企业某块业务,很有成就感。而且纵观身边同龄的同事,工作2-3年,只要对工作上心的,基本都可以开始独立负责一块事情。有时候事情很难,需要你自己去学习,动脑子,请教同事,不过完成的时候感觉特别好。
公务员的话,基本都是事务性的事情,很杂,手头上的事情一定要记录下来,不然很容易忘记,并且做的事情没太多变化。
工作强度对比
其他外企我不知道,我自己之前是忙的时候忙死,闲的时候闲死。忙起来连续几星期工作到后半夜,没有双休日。闲的时候,不去办公室也可以,整月没什么事情做,工资照发。
公务员的话,我这边很少加班,但是白天工作也很少能闲下来。不过也有同事晚上回去再写材料,双休日组织一些活动的。反正相对来说好一点,不过自己的时间也不是100%能保证。
第三页:压力对比
第四页:风险对比
第五页:同事及人脉对比
第六页:收入对比
压力对比
外企的压力自不必说,人人知道,特别当你负责一块事情,而你又不太熟悉时,那种压力真的是让人寝食难安。我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每个星期必有一天晚上是整晚失眠,可见已经到了神经衰弱的程度。其实当自己真正沉浸在忙碌的工作中,也很少会感觉得到那种生存或者未来的压力,很少会担心失业,因为首先我的精力只能顾上眼前或者下周的deadline,并且也从没听说过公司有开过人,身边40-50的人也不少,当然工作来的时候,也得和我们年轻人一起熬夜。不过现在跳出企业了再看,在企业工作确实有不稳定的问题,3-5年跳一次槽,35岁再往哪里跳,谁都不知道。也不是说在外企35岁就一定会失业,只是35岁之后,风险就变得很大。和外企的同事交流,大家很少会谈到40岁以上我在哪里这个问题,因为谁都不知道,那些30+岁的人也不知道,大家能做好的就是当下。
回复该发言
从外企到公务员 风险压力收入等方面比较
2 回复:从外企到公务员 风险压力收入等方面比较
月缺心2011-03-24 00:05:42 发表
公务员压力其实也不小,我这么说估计要有很多人跳出来反驳,呵呵,跳出来反驳的我知道肯定都是城外人,因为我之前在城外的时候也是如此。不过一旦进了机关就知道,其实公务员也有压力,而且压力不小。但是这种压力与在外企的压力不同,在机关,最好的一点莫过于不用担心失业,但是反过来看,你也得做好一眼望到头的准备,有时一眼望到头也是一种恐怖和压力,比如对我就是如此。有时我一想到,过个三五年,当在企业奋斗的同学成了中层管理人员,意气风发独当一面,而我还是个基层小科员,大小事情请示领导的时候,我觉得一种焦虑就会浮上心头。而且每天在事务性的事情中间奔走,慢慢地会消磨一个人的意志,现在我除了知道自己未来不管如何有一份中等收入的保障之外,前途什么我都看不到。并且,公务员的工作很繁琐,要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必须考虑到很多细节,如果直接面对居民,如组织旅游什么的,也要对居民的安全负责,也挺累心的。另外还有一部分的压力来自于身边的人,公务员现在似乎是一个很难说出口的身份,我偶尔抱怨忙碌和压力大,身边没有任何的理解和舆论支持。
第四页:风险对比
第五页:同事及人脉对比
第六页:收入对比
风险对比
外企的风险人人知道,但其实35-40岁之前,我觉得风险这个问题并不会得到很多外企人的注意,因为从毕业到35-40岁,外企人一般在事业上都是上升期,就算是企业倒闭也能很快找到下一份工作,快的话2-3年升一次,慢的话3-4年升一次,过了30岁,中层管理总是可以做到的,收入也是看涨的,单位也是越跳越好的,不过这个过程当然是很痛苦的,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已经坚持不下去离开的,比如我。不过35-40岁之后,中层管理的外企人再如何发展,我其实也不是很清楚,如果企业倒闭,再去找一份同样收入的工作,并不容易,更何况那个年纪的人,一般都是担子最重的人,公司倒闭或裁员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过也有可能外企人也可以在外企找到养老的工作,因为外企到中国来总共才20+年,最早一批进外企的年轻人,现在很多也还没到退休的年纪,在我们以前公司也有50+的人,其他外企我也听说过有50岁的行政助理,所以以后外企可能招人也不是只要年轻人,况且现在外企的收入也并不比大型国企可观,所以将来可能年轻人才全都抢国企的位子去了,外企成了鸡肋也不一定。
公务员的风险么,其实最重要的风险还是你可能一辈子都是小喽啰这个风险,因为在机关里面要上位,不仅仅是努力工作就可以的了。也许有的人不在乎,抱着安稳度日的想法在机关里工作,但对于很多有那么一点抱负的人来说,一辈子做小公务员也是件挺痛苦的事情,当看着之前的同学名利双收的时候,若自己心态不能调节好,要么走入歧途,要么精神不振。公务员失业这种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倒不是很大,但也许以后遇到机构重组改革等等,因机构撤并利益受损,聘用制公务员能上能下,也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个时候,由于公务员的工作经验在企业里面完全不受用,如果这个时候要跳槽,基本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只能忍气吞声接着干。不过那些好的部门公务员,比如商务部、外经委等等,由于人脉广,有的企业也是需要的。
第五页:同事及人脉对比
第六页:收入对比
同事及人脉对比
外企里面,年轻人多,你能日常接触到的老板,也最多三十几岁,所以沟通很有效率,而且志同道合的人比较多,比较能玩在一起,同事关系也比较简单,总之,这点我很喜欢。不过在企业里,除了做一些对客户的工作,除了同事,就很难再接触到其他人,没什么人脉。不过同事啊老板啊也是你很重要的资源,因为外企很多跳槽都是老板带小弟一起跳,或者同事介绍同事。
回复该发言
第四页:风险对比
第五页:同事及人脉对比
第六页:收入对比
风险对比
外企的风险人人知道,但其实35-40岁之前,我觉得风险这个问题并不会得到很多外企人的注意,因为从毕业到35-40岁,外企人一般在事业上都是上升期,就算是企业倒闭也能很快找到下一份工作,快的话2-3年升一次,慢的话3-4年升一次,过了30岁,中层管理总是可以做到的,收入也是看涨的,单位也是越跳越好的,不过这个过程当然是很痛苦的,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已经坚持不下去离开的,比如我。不过35-40岁之后,中层管理的外企人再如何发展,我其实也不是很清楚,如果企业倒闭,再去找一份同样收入的工作,并不容易,更何况那个年纪的人,一般都是担子最重的人,公司倒闭或裁员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过也有可能外企人也可以在外企找到养老的工作,因为外企到中国来总共才20+年,最早一批进外企的年轻人,现在很多也还没到退休的年纪,在我们以前公司也有50+的人,其他外企我也听说过有50岁的行政助理,所以以后外企可能招人也不是只要年轻人,况且现在外企的收入也并不比大型国企可观,所以将来可能年轻人才全都抢国企的位子去了,外企成了鸡肋也不一定。
公务员的风险么,其实最重要的风险还是你可能一辈子都是小喽啰这个风险,因为在机关里面要上位,不仅仅是努力工作就可以的了。也许有的人不在乎,抱着安稳度日的想法在机关里工作,但对于很多有那么一点抱负的人来说,一辈子做小公务员也是件挺痛苦的事情,当看着之前的同学名利双收的时候,若自己心态不能调节好,要么走入歧途,要么精神不振。公务员失业这种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倒不是很大,但也许以后遇到机构重组改革等等,因机构撤并利益受损,聘用制公务员能上能下,也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个时候,由于公务员的工作经验在企业里面完全不受用,如果这个时候要跳槽,基本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只能忍气吞声接着干。不过那些好的部门公务员,比如商务部、外经委等等,由于人脉广,有的企业也是需要的。
第五页:同事及人脉对比
第六页:收入对比
同事及人脉对比
外企里面,年轻人多,你能日常接触到的老板,也最多三十几岁,所以沟通很有效率,而且志同道合的人比较多,比较能玩在一起,同事关系也比较简单,总之,这点我很喜欢。不过在企业里,除了做一些对客户的工作,除了同事,就很难再接触到其他人,没什么人脉。不过同事啊老板啊也是你很重要的资源,因为外企很多跳槽都是老板带小弟一起跳,或者同事介绍同事。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从外企到公务员 风险压力收入等方面比较
共有3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