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会上许多人抱怨管理者常常公款吃喝的同时,管理者自身也抱怨喋喋。某单位领导干部抱怨去年一年工作天数是三百六十天,只有五天休息日,普通职工六点下班后,作为管理者的他们还要马不停蹄、赶场般应酬,看似吃吃喝喝,但是这些关系部门和相关的业务部门不加强联络的话,很多正常工作就难于推动。比如,疏远和媒体频繁联络,广告推广和企划宣传怎么推进;疏忽与行政管理部门的联络,各种批件的处理常常会遇到红灯;忽视和客户网络的频繁交往,说不定被其他企业捷足先登……无数多的应酬,看似八小时之外,实则是更为关键性的工作。
某位朋友,其身份乃一普通职员,正面临焦虑抉择。问其原因,他称自己部门没有发展,领导太平庸,不如某某部门领导那么玲珑八面、人脉极广,所以人家部门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他们部门是“外公不疼、舅爷不爱”。以某一简单事例为证,两个部门同样要进行外展场地产品推广和宣传工作,旁边部门领导关系网极广,能协调相关部门对该地区进行交通管制,而他所在部门由于交通混乱造成活动失败。此例不胜枚举,所以该君认定自己的领导没有足够的强关系,更很难带领属下创下什么良好的业绩。
镜头一和镜头二透视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管理模式,即熟人社会的管理。中国式管理是中国式社会的一部分,中国人历来是关系社会,也是熟人社会。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关系本位的社会,中国人讲求“平素多往返,遇事相扶持”的原则,整个社会就是一个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由熟悉到陌生的网络,在管理中的交往实际上也遵循着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行动逻辑。
哪些管理者能够将企业或部门管理好,将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如火如荼地上规模、创效益,除了个人的管理素质之外,其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更是重要的领导能力。熟人社会的典型特点是“熟人好办事”,人与人之间织起了一张无形的关系网络,许多工作的开展、部门之间的配合、许多正常业务的往来都从正常的管理视角变作了“朋友多了路好走”的模式。许多管理系统中正式关系重新回到建立在一定的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熟悉关系之中的非正式关系中,这使得单位的业绩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拉关系”能力。如果领导者五湖四海的朋友皆有,那么互通有无的工作开展就顺利许多;如果领导不善交际,那么许多横向和纵向的往来关系就欠缺,使得许多正常的工作开展存在阻碍。
事实上,“熟人社会”这种独特的文化模式和关系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政府管理的进程中已经日益显现出了其局限性,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将公权进行私用,容易滋生腐败,也造成了许多公私不分的情形。那么,如何从熟人社会到制度系统,如何从社交关系到契约关系,如何从熟人社会到公民社会,是学者思考的问题,也是管理学者践行的问题。复合主体模式在此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工作。
复合主体模式在推进社会项目建设、知识创业、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将党政界、知识界、行业界、媒体界等不同身份的人员组成一个共同参与、主动关联的多层架构、网状联结、功能融合和优势互补的新型群体,打破过去各个部门、各个单位之间严格的条块分割的方式,推动利益格局互相调适,使政府管理部门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使相关的管理部门从依靠领导者个人关系和人脉资源而进行的工作转变为制度性的保证和契约式的关系。以西泠印社为例,当印社陷入困顿状态时,几乎所有的管理者都希望挽救百年名社的危机,他们不遗余力地调动一切自身可以调动的关系,建立各种可以利用的熟人网络,如媒介朋友、商业伙伴、政府官员、学界英才等,希望促进印社现状的改变。但是个人和小群体的力量毕竟有限,其各种关系的相互作用也抵制不住“大厦将倾”的危机。
回复该发言
从熟人社会到制度化管理
2 回复:从熟人社会到制度化管理
jayz04152011-03-24 00:43:12 发表
而社会复合主体却带动了相关主体的优势资源,一起合作兴办产业。印社管理者不无感慨地说,十年前印社的发展需要依靠各层管理者调动一切人脉资源,办事需要凭借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熟络程度、感情的深浅程度、关系的亲密程度,即使如此勤力工作也未必能畅通无阻,有很多想得到却做不到的事情,这不仅使管理者力不从心、心力交瘁,也在一定程度上无法使印社进入良性循环之中。现如今的复合主体模式全权将事务委托给制度,委托给体系,各个部门形成统一作战的模式。
事实上,削弱熟人社会对管理的不良影响,归根在于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从国家、社会、市场和公民的视角,建立全方位的联动互促的动力机制。这其中,政府管理应该适时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能力,创建服务型政府和民主型政府,为社会发展、市场发育和公民意识的提高搭建制度性的平台,将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应用到相应的管理体制改革中。复合主体模式所搭建的平台,使“熟人社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并推动建立民主法制的契约型关系和制度性体制。只有政府体制从全能型向有效型过渡,政府配置资源功能弱化才能使市场和民间社团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突破熟人社会的负面影响,在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推进中瓦解“熟人网络”体系,在整个管理层面营造一种浓厚的制度文化,使人们逐步适应制度化的生存模式。
回复该发言
事实上,削弱熟人社会对管理的不良影响,归根在于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从国家、社会、市场和公民的视角,建立全方位的联动互促的动力机制。这其中,政府管理应该适时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能力,创建服务型政府和民主型政府,为社会发展、市场发育和公民意识的提高搭建制度性的平台,将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应用到相应的管理体制改革中。复合主体模式所搭建的平台,使“熟人社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并推动建立民主法制的契约型关系和制度性体制。只有政府体制从全能型向有效型过渡,政府配置资源功能弱化才能使市场和民间社团组织发挥更大的作用,突破熟人社会的负面影响,在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推进中瓦解“熟人网络”体系,在整个管理层面营造一种浓厚的制度文化,使人们逐步适应制度化的生存模式。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