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G3杯”暨第五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情况
“中国移动G3杯”暨第五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自2010年4月16日开赛至颁奖大会历时11个月。本届大赛收到来自全国26个省市地区的1037项发明项目,其中个人参赛项目778项,占报名总数的74.9%;单位参赛项目259项,占报名总数的25.1%。大赛被誉为“全民创新的广阔舞台,民间发明的星光大道”。
经过专家评选和网上投票,最终评选出特等奖1项,金奖19项,银奖30项,铜奖60项,优秀奖517项。
本届参赛项目所属技术领域宽泛,涉及低碳环保、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城市建设、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但大部分集中在首都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仅低碳环保类项目就占整个大赛项目的30.8%;装备制造及汽车产业类项目占16.8%;电子信息类项目占14.9 %;生物医药类44项,新材料类25项,都市型现代农业类23项。项目内容极具时代气息,且科技含量高。其中有一批高水平前沿科技成果的项目,例如: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参赛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彭志民、赵健飞两人参赛的“外滤式袋式除尘器及其清灰方法”项目获得了北京市发明专利二等奖。
参赛项目中有专利项目占参赛项目的 62.21%。其中发明专利项目占专利总数的46.85%,实用新型专利项目占专利总数的52.41%。非职务发明项目占发明项目总数的76.50%。
参赛单位既有中国移动公司、燕山石化、武钢、古船食品等国有企业;又有汉王科技、望尔生物、闻言科技等民营科技企业;还有正大绿洲这样的中外合资企业;也不乏北京市劳保所、市政工程研究院、北京邮政科学研究设计院、北京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
本届个人报名参赛者数量众多,居五届大赛之首。个人参赛者中有刚满8岁的小学生,也有78岁的退休老人;有具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也有初出茅庐的中学生、大学生;有科学院所的硕士博士,也有初中文化水平的退休工人。其中女性发明人占个人参赛者的11.20%;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发明人占个人参赛者的25.19%。具有博士学历的发明人占个人参赛者的10.11%,大专学历以上的发明人占个人参赛者的57.39%。
个人项目大都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像手扶电动多功能爬楼轮椅、功能性防虫窗纱、安全快速逃生窗、按钮(旋转)升降式电源插座板、地沟油鉴别、老人身体状态监测装置、空气加湿人造花、带有自清洁的套桶洗衣机、半自动试套袋垃圾桶、家庭综合发电装置等发明。“民间草根发明”与“正规军”同台竞技,优于贴近生活,胜于巧思妙想。从我们这个全民的科技舞台上,曾经走出了像刘正辉、王顺利、洪重光、杨士朋、刘长发、曹乐等一批民间科技的明星,其中第三届大赛金奖获奖者刘正辉,凭借“仿生蛇皮”一个项目获得市科委200万元资金支持和创投公司500万投资,实现了产业化。本届大赛又涌现出陈友余、李荣标、杨红、舒远良、张宝全等发明之星,大赛被誉为“全民创新的广阔舞台,民间发明的星光大道”,也成为了草根发明者参与国家创新建设的纽带和桥梁。民间参赛人对发明充满兴趣,他们喜欢发明,热爱发明,对发明有瘾。他们自掏腰包搞发明,解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届大赛中民间投资(含个人和民营企业)投资8千万元。可以说民间发明群体是科技大军中的活跃力量,是国家创新力量的重要补充,构成国家创新建设重要的群众基础。
回复该发言
中国移动通信的其他话题……
"中国移动G3杯"暨第五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
2 回复:"中国移动G3杯"暨第五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