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江苏网
目的地推荐之一:垦丁——《我在垦丁天气晴》
《我在垦丁天气晴》是台湾的著名偶像剧。
台湾南边的海岸
“垦丁”名称的由来是清光绪三年(西元一八七七年),清廷招抚局自广东潮州一带募集大批壮丁到此垦荒,为纪念这些筚路蓝褛、以启山林的开“垦”壮“丁”,因而得名。
鹅銮鼻灯塔,位于台湾最南端的的海岸线旁
来回垦丁需要一天的时间,所以这次规划的是四天三夜的行程。当车子驶入垦丁时就很relax,晶蓝的苍穹、湛丽的海洋,完全处于另一个渡假的天堂。
垦丁的海边
海水一浪浪的打过来,海浪退下的时候,脚下的沙粒开始减少,随海浪慢慢退下。每一步走的很用力,因为沙子很软;每一次退潮站的很不稳,因为沙子也会偷偷熘掉。你看,那远远的垦丁山头,那遥远大海的那一边,我看不到尽头,却看得见颜色。浅绿、翠绿、淡蓝、蔚蓝,这是我见过的从海滩处就有颜色的大海,也是我见过的颜色分层最多的海域。见过了旗津的台湾海峡,这里,不就是从小学过的那个巴士海峡吗?你看,我来了,我看到巴士海峡了!形状各异的贝壳被冲刷上来,我弯下腰提着鞋,光脚站在沙滩上寻找最好看的那一个,却捡了整整一把!海风壮阔的扑面而来,湿润的头发被海风吹拂起来,我依然穿着那件简单的“睡衣”,摇曳在大自然里。坐下来,享受阳光,享受海水阵阵的起伏和反复不变的潮声……
跟着“海角七号”游恒春
第1站 “阿嘉的家”
范逸臣饰演的男主角阿嘉的家,毫无疑问应该是“海角之旅”的第一站。在这里,阿嘉偷偷地拆了那七封情书;在这里,阿嘉和友子发展成了一对恋人。
“阿嘉的家”位于恒春镇光明路90号,范逸臣的角色之所以叫“阿嘉”,就是因为屋主张永源的儿子就叫张耿嘉。片中阿嘉和友子一夜激情的二楼阁楼,就是张耿嘉的房间。
据屋子的女主人说,因为她当初知道魏导演拍摄资金有限,加上诚意感动了她,于是决定把屋子借给魏导演拍摄3个月。而之所以看中这间屋子,是因为它从外面看上去有很独特的造型。
影片轰动后,这栋房子被改成了台湾热门的民宿,但是因为每天来参观的人实在太多,影响住客休息,所以不得不又改成仅供参观的地方。那张原价1万多元新台币的道具床,在床头还留下了范逸臣与田中千绘的签名,就连床单也还是那一条,没有换过。
●小贴士:参观阿嘉的家,需付新台币50元一人,约人民币10元左右。如果要住宿,则要整栋楼都包下来,包括客厅和厨房,价格约800元至1000元人民币,需提前预约。搭乘蓝色、绿色垦丁公车于恒春转运站下,步行3分钟即可到达。
第2站 恒春邮局
回复该发言
台湾电影主题游 寻觅那特殊的影像记忆
2 回复:台湾电影主题游 寻觅那特殊的影像记忆
whyme7772011-03-24 04:04:49 发表
“友子: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世界多加点爱情的感动吧,阿嘉上。”《海角七号》走红后,许多影迷仿照片中这句话写信给“小岛友子”,然后寄到“恒春郡海角七番地”。这些无法投递的信件,恒春邮局收到了8000封。于是,恒春邮局灵机一动,将特制的“海角纪念戳”盖在每封信后再退回。所以到了恒春,可别忘了来这里的邮局盖个纪念戳。
恒春夜色
第3站 西城门
电影里,送模特儿的汽车卡在了恒春西门。因为这里是恒春东南西北四个门中最矮小的一个门,限高两公尺的牌子就竖在门口。四座城门是台湾保留最完整的古迹之一,距今有130年历史。以前很少有游客来此参观,如今的西门旁却摆满了《海角七号》相关商品,最具特色的是影片的木制明信片,还有印着“茂伯”图像的钥匙扣。摊主说,从去年9月开始,每天都能卖出1000多张明信片。而位于西门的福德路,是恒春著名的槟榔街,同样拥有百余年的历史。
第4站 茂伯家
由林宗仁扮演的角色之所以叫茂伯,是因为恒春真的有个邮差叫刘茂雄。现在,刘茂雄的照片被当作茂伯挂在恒春邮局附近,供游客拍照。而“茂伯家”位于满州乡永靖村庄内路42号。片中的板凳、月琴,现在都放在屋外供游客拍照。屋主尤先生至今没看过《海角七号》,因为他太忙了,游客太多,每天他要花20元新台币雇人来打扫卫生。这间房子也有七十多年历史了,本身就是一个老古董。
基隆这个名字,是从侯孝贤的电影里认识的,看《悲情城市》的时候还很年轻,也不能说真正看懂了多少。这次慕名到基隆和九份,本意是为了追寻影象胶片赋予这个城市历史的一抹苍凉。
台北车站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自动售票机前是不需要排队的,进站时也是机器检票,车站在地下,很像地铁。
九份的美需要细细体会,这里处处充满质朴的人文气息,和台湾三十年代的味道
基隆车站和台北市就大有不同了,比较陈旧简陋,四周的建筑也很零乱,不过在车站还是能看到人们排队上车。和另外两个台湾年轻人拼车去了九份。一路上司机师傅聒噪不停,说了许多不爱听的话。我阴郁地望着蜿蜒而上的山路,渐行渐见亚热带绿色植物,远处山头还有云雾飘渺,清秀俊丽。回忆起电影里那段旁白,心里感到一些安静。旁白是这样说的:“昭和二十年十一月初八,好天,有云,带着父亲写的介绍信,上山来金瓜石的矿工医院做事。哥哥教书没空,叫他的好朋友文清来接我。山上已经有秋天的凉意,沿路风景很好,想到日后能够每天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心里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九份最早是以金矿出名,从而带动这一片的发展,繁华时期又有“小上海”之称,台湾的第一家戏院“升平戏院”就开在这里,金矿枯竭后败落。80年代后期因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在附近取景拍摄,又重新回公众的视线里。
九份窄窄的街上罗列着各式各样的小店铺
回复该发言
恒春夜色
第3站 西城门
电影里,送模特儿的汽车卡在了恒春西门。因为这里是恒春东南西北四个门中最矮小的一个门,限高两公尺的牌子就竖在门口。四座城门是台湾保留最完整的古迹之一,距今有130年历史。以前很少有游客来此参观,如今的西门旁却摆满了《海角七号》相关商品,最具特色的是影片的木制明信片,还有印着“茂伯”图像的钥匙扣。摊主说,从去年9月开始,每天都能卖出1000多张明信片。而位于西门的福德路,是恒春著名的槟榔街,同样拥有百余年的历史。
第4站 茂伯家
由林宗仁扮演的角色之所以叫茂伯,是因为恒春真的有个邮差叫刘茂雄。现在,刘茂雄的照片被当作茂伯挂在恒春邮局附近,供游客拍照。而“茂伯家”位于满州乡永靖村庄内路42号。片中的板凳、月琴,现在都放在屋外供游客拍照。屋主尤先生至今没看过《海角七号》,因为他太忙了,游客太多,每天他要花20元新台币雇人来打扫卫生。这间房子也有七十多年历史了,本身就是一个老古董。
基隆这个名字,是从侯孝贤的电影里认识的,看《悲情城市》的时候还很年轻,也不能说真正看懂了多少。这次慕名到基隆和九份,本意是为了追寻影象胶片赋予这个城市历史的一抹苍凉。
台北车站跟我想象的不太一样,自动售票机前是不需要排队的,进站时也是机器检票,车站在地下,很像地铁。
九份的美需要细细体会,这里处处充满质朴的人文气息,和台湾三十年代的味道
基隆车站和台北市就大有不同了,比较陈旧简陋,四周的建筑也很零乱,不过在车站还是能看到人们排队上车。和另外两个台湾年轻人拼车去了九份。一路上司机师傅聒噪不停,说了许多不爱听的话。我阴郁地望着蜿蜒而上的山路,渐行渐见亚热带绿色植物,远处山头还有云雾飘渺,清秀俊丽。回忆起电影里那段旁白,心里感到一些安静。旁白是这样说的:“昭和二十年十一月初八,好天,有云,带着父亲写的介绍信,上山来金瓜石的矿工医院做事。哥哥教书没空,叫他的好朋友文清来接我。山上已经有秋天的凉意,沿路风景很好,想到日后能够每天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心里有一种幸福的感觉。”
九份最早是以金矿出名,从而带动这一片的发展,繁华时期又有“小上海”之称,台湾的第一家戏院“升平戏院”就开在这里,金矿枯竭后败落。80年代后期因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在附近取景拍摄,又重新回公众的视线里。
九份窄窄的街上罗列着各式各样的小店铺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台湾电影主题游 寻觅那特殊的影像记忆
whyme7772011-03-24 04:04:49 发表
走进九份才发现这里面不仅是一条街,有很多岔路,又因为在山里,狭窄的石阶时上时下,两旁的民房沿街而造,无需修饰,就是最真实的古早风情。精致安然的小街里全是小店,有台湾特色小吃、饮品、服饰、手工艺、品茶观景的茶楼,独具风格的咖啡厅以及一些日式风格的餐厅和茶楼等等,每一家都做出自己的特色和招牌,所以在里面逛店,不会累,只会不断发现一个又一个惊喜。我们沿街而上,走到较高的一处歇下来,远望去,可以看见连绵的群山和一片海,虽然多云的天气里看不太清楚它们的模样,烟雾缭绕反而显出朦胧的美。
沿九份最有名的竖崎路下,意外看见一面墙上有一幅电影《恋恋风尘》的海报,三四十年代海报风格。原来这里就是著名的“升平戏院”旧址,外表上看不出它当年的繁华,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没看到,门口停满了机车。戏院的荒芜和墙上彩色的海报形成反差,更显颓废。也就是这条街道两旁挂满红灯笼,不少房屋的设计、门窗的花纹具有浓郁日式风格,隐约流露出日据时期的痕迹。
昇平座咖啡馆
竖崎路走完,有一片平地,其实也是观海望山的好地方。之前刚下了一场小雨,天气凉快许多,不过远处还是很迷茫,只是多了一抹红霞,群山、海水、岛屿都在晚霞里静默。
在九份,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人,或是说九份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山里的风景,街道上的美食,还是因为曾经的繁盛或是电影赋予它的深沉?对我来说,来九份缘起电影,现在看来,影片里那一群小人物悲欢离合的背后是一座城一个国家的动荡与漂泊,在落寞与喧闹间,这片土地到处都留下历史的痕迹。也许让人留连的,不是旧舍民宅,而是关于那些老房子的记忆;让人感怀的不是这一方土地,而是那一段过往却的历史;而我伤逝的,不仅是胶片下的故事,更是一个国家多舛的命运带给了人们难以愈合的伤痕。
离开九份时,不断的回头望去,想努力记住这些带不走的风景,也许我的惆怅来自远处起伏的群山,山头飘渺的雾气,山间海边傍晚时升腾而起的柔美烟霞,一切只因“村桥原树似吾乡”。
回复该发言
沿九份最有名的竖崎路下,意外看见一面墙上有一幅电影《恋恋风尘》的海报,三四十年代海报风格。原来这里就是著名的“升平戏院”旧址,外表上看不出它当年的繁华,里面漆黑一片,什么也没看到,门口停满了机车。戏院的荒芜和墙上彩色的海报形成反差,更显颓废。也就是这条街道两旁挂满红灯笼,不少房屋的设计、门窗的花纹具有浓郁日式风格,隐约流露出日据时期的痕迹。
昇平座咖啡馆
竖崎路走完,有一片平地,其实也是观海望山的好地方。之前刚下了一场小雨,天气凉快许多,不过远处还是很迷茫,只是多了一抹红霞,群山、海水、岛屿都在晚霞里静默。
在九份,我一直在想,是什么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人,或是说九份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山里的风景,街道上的美食,还是因为曾经的繁盛或是电影赋予它的深沉?对我来说,来九份缘起电影,现在看来,影片里那一群小人物悲欢离合的背后是一座城一个国家的动荡与漂泊,在落寞与喧闹间,这片土地到处都留下历史的痕迹。也许让人留连的,不是旧舍民宅,而是关于那些老房子的记忆;让人感怀的不是这一方土地,而是那一段过往却的历史;而我伤逝的,不仅是胶片下的故事,更是一个国家多舛的命运带给了人们难以愈合的伤痕。
离开九份时,不断的回头望去,想努力记住这些带不走的风景,也许我的惆怅来自远处起伏的群山,山头飘渺的雾气,山间海边傍晚时升腾而起的柔美烟霞,一切只因“村桥原树似吾乡”。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