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称自己不是暴君女王 女儿们是英雄
1 "虎妈"称自己不是暴君女王 女儿们是英雄
vivi1988132011-03-24 12:10:49 发表
“虎妈”对两个女儿的音乐训练抓得异常严格。(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这是“虎妈”一家四口的一张老照片。(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报道 “虎妈”蔡美儿说她写的是自己怎样屈服于13岁女儿的故事,外界误读了她;她认为孩子的纪律性与创造性可以兼顾,但“中式教育”应该变得更宽松些。
今年1月,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祖籍中国福建的49岁蔡美儿将自己对两个女儿的教育经验集结成一本英文随笔集《虎妈战歌》出版,迅速在欧美引发了一场围绕中西方教育方式孰优孰劣的争论。“虎妈”蔡美儿遭到了西方媒体和大众的质疑、批评。
1月中旬,该书的中文版出版并热卖,中国读者也加入了这场“虎妈式教育”的论战之中——是要纪律?还是要创造性?
“我认为,没有纪律的孩子不会有创造性。”近日,身在美国纽约的蔡美儿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邮件采访时如是说。这个自称“比较追求卓越和对人过分严厉”的妈妈也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固执,她在该书结笔一年后反思认为:“需要按照孩子不同的个性,给出更多的选择,特别是在他们长大以后。”
蔡美儿特别想向中国读者澄清,她并不是“暴君女王”。“书中的很多地方是为了写着好玩。女儿们和我关系非常亲密——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2006年,悬疑小说《谋杀的解析》在中国出版并登上了当年的国内畅销书榜单。书的作者名叫贾德·鲁本菲尔德(Jed Rubenfeld),本职工作是宪法学专家、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他同时也是一名悬疑小说作家。
贾德无法预料到,自己的妻子——在美国出生、成长的第二代华裔移民蔡美儿会在5年后同样凭借专业之外的一本“育儿经”同时登上中美两国的畅销书榜,并在东西方刮起了一阵“虎妈热”。
“虎妈”争议
不近人情的“十不准法则”
2009年年底到2010年初,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利用闲暇的8周时间,写成了一部自家的教育经历随笔,并在今年1月9日由著名的企鹅出版社出版。编辑取了个有趣的书名:《虎妈战歌》。
在书中,“虎妈”描述了自己如何严厉教育两个女儿,使其成为成绩全A的“音乐天才”,如何成功让大女儿索菲娅在14岁就登入卡内基音乐厅举办独奏会。
与以往提倡“和气”的教子书不同,这本书里除了蔡美儿与孩子“斗智斗勇”的经历外,还“杀气腾腾”。比如,为了让索菲娅每天至少完成90分钟的练琴,“虎妈”就会对女儿抛出一句口头禅:“如果下次你再弹错一个音符,我就要把你所有毛茸茸的小动物扔到火里化为灰烬。”
这部文笔活泼、案例生动的“教子经”在出版1周后就登上了美国亚马逊的非虚构类图书第一名。而在国内,这本书的书名是《我在美国做妈妈》,出版方中信出版社的营销编辑马英介绍,从1月中旬出版至今,该书的印量已超过5万册。
在该书热卖的同时,“虎妈”的教育方式也引来了源源不断的质疑和批评。1月8日,《华尔街日报》以书摘的形式介绍了这本书,文章的标题是《中国母亲为何更胜一筹?》。作者声称,华人家庭的严厉管教让孩子在美国表现杰出,而西方父母却在“尊重儿童个性”的口实下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文章特别提到了“虎妈”在书中所述的不近人情的“十不准法则”:
回复该发言
“虎妈”对两个女儿的音乐训练抓得异常严格。(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这是“虎妈”一家四口的一张老照片。(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广州日报报道 “虎妈”蔡美儿说她写的是自己怎样屈服于13岁女儿的故事,外界误读了她;她认为孩子的纪律性与创造性可以兼顾,但“中式教育”应该变得更宽松些。
今年1月,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祖籍中国福建的49岁蔡美儿将自己对两个女儿的教育经验集结成一本英文随笔集《虎妈战歌》出版,迅速在欧美引发了一场围绕中西方教育方式孰优孰劣的争论。“虎妈”蔡美儿遭到了西方媒体和大众的质疑、批评。
1月中旬,该书的中文版出版并热卖,中国读者也加入了这场“虎妈式教育”的论战之中——是要纪律?还是要创造性?
“我认为,没有纪律的孩子不会有创造性。”近日,身在美国纽约的蔡美儿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邮件采访时如是说。这个自称“比较追求卓越和对人过分严厉”的妈妈也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固执,她在该书结笔一年后反思认为:“需要按照孩子不同的个性,给出更多的选择,特别是在他们长大以后。”
蔡美儿特别想向中国读者澄清,她并不是“暴君女王”。“书中的很多地方是为了写着好玩。女儿们和我关系非常亲密——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2006年,悬疑小说《谋杀的解析》在中国出版并登上了当年的国内畅销书榜单。书的作者名叫贾德·鲁本菲尔德(Jed Rubenfeld),本职工作是宪法学专家、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他同时也是一名悬疑小说作家。
贾德无法预料到,自己的妻子——在美国出生、成长的第二代华裔移民蔡美儿会在5年后同样凭借专业之外的一本“育儿经”同时登上中美两国的畅销书榜,并在东西方刮起了一阵“虎妈热”。
“虎妈”争议
不近人情的“十不准法则”
2009年年底到2010年初,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蔡美儿利用闲暇的8周时间,写成了一部自家的教育经历随笔,并在今年1月9日由著名的企鹅出版社出版。编辑取了个有趣的书名:《虎妈战歌》。
在书中,“虎妈”描述了自己如何严厉教育两个女儿,使其成为成绩全A的“音乐天才”,如何成功让大女儿索菲娅在14岁就登入卡内基音乐厅举办独奏会。
与以往提倡“和气”的教子书不同,这本书里除了蔡美儿与孩子“斗智斗勇”的经历外,还“杀气腾腾”。比如,为了让索菲娅每天至少完成90分钟的练琴,“虎妈”就会对女儿抛出一句口头禅:“如果下次你再弹错一个音符,我就要把你所有毛茸茸的小动物扔到火里化为灰烬。”
这部文笔活泼、案例生动的“教子经”在出版1周后就登上了美国亚马逊的非虚构类图书第一名。而在国内,这本书的书名是《我在美国做妈妈》,出版方中信出版社的营销编辑马英介绍,从1月中旬出版至今,该书的印量已超过5万册。
在该书热卖的同时,“虎妈”的教育方式也引来了源源不断的质疑和批评。1月8日,《华尔街日报》以书摘的形式介绍了这本书,文章的标题是《中国母亲为何更胜一筹?》。作者声称,华人家庭的严厉管教让孩子在美国表现杰出,而西方父母却在“尊重儿童个性”的口实下放弃了自己的责任。文章特别提到了“虎妈”在书中所述的不近人情的“十不准法则”:
回复该发言
2 回复:"虎妈"称自己不是暴君女王 女儿们是英雄
vivi1988132011-03-24 12:10:49 发表
不准“在外过夜,和别的小朋友约好一起玩,参加学校戏剧表演,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自己选择课外活动,在除体育和戏剧以外的各科不是第一名,碰除钢琴或小提琴以外的任何乐器……”
这篇文章发表后,对“虎妈”的声讨迅速升温:“她涉嫌虐待儿童。”“她是个疯子,会给她的女儿留下心理阴影。”……蔡美儿向媒体透露,自己甚至收到了死亡威胁的邮件。
严厉教育
移民家庭的忧患意识
在《虎妈战歌》出版前的一个月,美国年度《国际学生能力测评》的结果公布,美国学生的成绩总体排名第17位,而首次参加该项测试的上海学生排名第一。
《时代》周刊直白地评论道,“虎妈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西方人对严厉的东方式教育难以接受;另一方面,蔡美儿提到的教育问题,触动了美国人的神经。
为何蔡美儿要用严厉的方法教育自己的一对女儿?为何一定要强制女儿练习钢琴和小提琴?
现年49岁的蔡美儿出生在一个华裔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蔡少裳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著名的计算机教授。如书中所述,蔡美儿从小就接受了严厉但不乏温情的中国式家庭教育。比如,在家里要说中国话,否则就会被家长用筷子打手板;因为在八年级历史考试时“只”取得第二名,她让父亲大唿“丢脸”。但与此同时,蔡美儿的童年也充满了温情,她至今仍记得父亲推荐她吃DQ冰激凌以及带她去滑雪、野营的开心经历。
让我们看看蔡美儿姐妹们的学历:蔡美儿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她的两个妹妹分别是耶鲁和哈佛的硕士、博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蔡美儿那先天残疾的小妹唐美音获得过两枚残疾人奥运会的金牌。
在蔡美儿看来,那些在外人看来“恐怖无比”的童年故事,恰恰也让她和她的妹妹们汲取了奋发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更重要的是,蔡美儿心怀“温水煮青蛙”的忧患意识。她的丈夫贾德是美籍犹太人;他们的孩子是名副其实的第三代移民。作为第二代美国移民的她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富裕的生活中退化,从而陷入移民家庭“富不过三代”的噩运。
因此,她决定对两个女儿严格要求,她认为:“弹钢琴、拉小提琴不会让人在溺爱中走向堕落、懒惰和粗鲁。”
虎妈思考
她也曾有过叛逆的青春
记者注意到,在围绕“虎妈”的潮水般的争论中,不乏仅仅看过“摘编”和“书评”就发表鲜明观点的读者。蔡美儿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她对采访者的要求之一,就是“请先完整读完这本书”。
在书中,虽然“虎妈”对孩子施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家教,但她最后却“溃败”于小女儿露露的反抗——露露辞去了青少年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转而投入到了她自己喜欢的网球训练。
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这本书是“独裁女王”的育儿经验谈,不如说是一位“美式妈妈”在遭受打击后所写的回忆录——“虎妈”开始反思如何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采取混合教育的模式培养孩子。
虎妈在书中问道:
为什么完全接受西方教育的丈夫贾德与在严厉的家教下成长的蔡美儿职业成就难分高下?蔡美儿甚至比丈夫更早成为耶鲁法学院的终身教授。
为什么家中那只IQ(智商)很高的狗却听不懂连IQ低的狗都能听懂的口令?
为什么青春“反叛”的蔡美儿在拒绝了父母有关大学、职业甚至必须嫁华人的规划后,却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蔡美儿说她渴望中国的读者能够不“误读”她。她透露说:“这本书里有些情景是为了写着好玩,实际上我和女儿的关系非常亲密,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很多人或许忽略了,蔡美儿在该书英文版的前言里写道:“实际上,这本书写的是关于有些苦涩的文化冲突,一种转瞬即逝的荣耀感,和我是怎样屈服于一个13岁的小女孩。”
回复该发言
这篇文章发表后,对“虎妈”的声讨迅速升温:“她涉嫌虐待儿童。”“她是个疯子,会给她的女儿留下心理阴影。”……蔡美儿向媒体透露,自己甚至收到了死亡威胁的邮件。
严厉教育
移民家庭的忧患意识
在《虎妈战歌》出版前的一个月,美国年度《国际学生能力测评》的结果公布,美国学生的成绩总体排名第17位,而首次参加该项测试的上海学生排名第一。
《时代》周刊直白地评论道,“虎妈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西方人对严厉的东方式教育难以接受;另一方面,蔡美儿提到的教育问题,触动了美国人的神经。
为何蔡美儿要用严厉的方法教育自己的一对女儿?为何一定要强制女儿练习钢琴和小提琴?
现年49岁的蔡美儿出生在一个华裔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蔡少裳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著名的计算机教授。如书中所述,蔡美儿从小就接受了严厉但不乏温情的中国式家庭教育。比如,在家里要说中国话,否则就会被家长用筷子打手板;因为在八年级历史考试时“只”取得第二名,她让父亲大唿“丢脸”。但与此同时,蔡美儿的童年也充满了温情,她至今仍记得父亲推荐她吃DQ冰激凌以及带她去滑雪、野营的开心经历。
让我们看看蔡美儿姐妹们的学历:蔡美儿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她的两个妹妹分别是耶鲁和哈佛的硕士、博士。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蔡美儿那先天残疾的小妹唐美音获得过两枚残疾人奥运会的金牌。
在蔡美儿看来,那些在外人看来“恐怖无比”的童年故事,恰恰也让她和她的妹妹们汲取了奋发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更重要的是,蔡美儿心怀“温水煮青蛙”的忧患意识。她的丈夫贾德是美籍犹太人;他们的孩子是名副其实的第三代移民。作为第二代美国移民的她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富裕的生活中退化,从而陷入移民家庭“富不过三代”的噩运。
因此,她决定对两个女儿严格要求,她认为:“弹钢琴、拉小提琴不会让人在溺爱中走向堕落、懒惰和粗鲁。”
虎妈思考
她也曾有过叛逆的青春
记者注意到,在围绕“虎妈”的潮水般的争论中,不乏仅仅看过“摘编”和“书评”就发表鲜明观点的读者。蔡美儿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她对采访者的要求之一,就是“请先完整读完这本书”。
在书中,虽然“虎妈”对孩子施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家教,但她最后却“溃败”于小女儿露露的反抗——露露辞去了青少年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转而投入到了她自己喜欢的网球训练。
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这本书是“独裁女王”的育儿经验谈,不如说是一位“美式妈妈”在遭受打击后所写的回忆录——“虎妈”开始反思如何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采取混合教育的模式培养孩子。
虎妈在书中问道:
为什么完全接受西方教育的丈夫贾德与在严厉的家教下成长的蔡美儿职业成就难分高下?蔡美儿甚至比丈夫更早成为耶鲁法学院的终身教授。
为什么家中那只IQ(智商)很高的狗却听不懂连IQ低的狗都能听懂的口令?
为什么青春“反叛”的蔡美儿在拒绝了父母有关大学、职业甚至必须嫁华人的规划后,却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蔡美儿说她渴望中国的读者能够不“误读”她。她透露说:“这本书里有些情景是为了写着好玩,实际上我和女儿的关系非常亲密,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很多人或许忽略了,蔡美儿在该书英文版的前言里写道:“实际上,这本书写的是关于有些苦涩的文化冲突,一种转瞬即逝的荣耀感,和我是怎样屈服于一个13岁的小女孩。”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虎妈"称自己不是暴君女王 女儿们是英雄
vivi1988132011-03-24 12:10:49 发表
“我不是育儿专家。”蔡美儿说,她写的只是自己的经历。如何让孩子走出一条属于她们自己的路?蔡美儿也在思考着。
对话蔡美儿:
“虎妈”并不代表严厉,而是因为我属虎
广州日报:很多中国读者认识你,可能是因为外媒称你为“虎妈”。“虎妈”这个有趣的名字从何而来?你喜欢这个词吗?
蔡美儿:我不喜欢被叫“虎妈”。在中文里,“虎妈”听起来更糟些。当时用“虎妈”作书名,是因为我生于虎年,老虎代表着积极向上、勇敢、自信和严格。而我本人,就是一个非常严苛、过分自信的人。
我的父亲一直说:去跟所有人解释,虎妈不是代表严厉,而是中国人的生肖。
广州日报:生活中的你是一个怎样的妈妈,是个强势、有控制欲的人吗?你的学生怎样看你,是严师还是益友?
蔡美儿:我可能是个比较追求卓越的人,对两个女儿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在这本书里,我是一个有缺点的角色,而我的女儿们则是英雄。关于这本书,我想澄清的一点是,女儿们和我关系非常亲密——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她们会告诉我她们的秘密,会取笑我,我们一直都是开玩笑着,一直笑啊笑。
我猜我的学生可能会更多地把我当作朋友吧。我和学生的关系很好,我曾经得到过耶鲁大学的“最佳教学奖”。
广州日报:与西方读者不同,中国读者对该书引起争议的教育方式并不陌生。但“过犹不及”,你怎样把握对孩子管教的“度”?
蔡美儿:我觉得中式教育更应宽松一些。我的学生中有来自中国和韩国的,他们是全班最用功的。我常对他们说:放轻松,别太思前想后,试着多去表达自己。
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按照孩子不同的个性,给出更多的选择。当孩子非常小的时候,中式教育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还不懂得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如果你给一个8岁的孩子选择:要跟朋友玩还是练小提琴?他肯定选择前者。
但是当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如果他们真的发现自己喜欢某些东西,那么我们可以适当地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比如说我的大女儿很乖巧,我可以用很严厉的方式对待她。但我的小女儿很叛逆,当她13岁时,我发现我们的关系出现危机。我尊重了她的选择:放弃小提琴,转而练习她自己喜欢的网球。
广州日报:在中式教育的环境下,很多孩子容易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甚至他们长大后依然习惯于服从与被安排。以你的经验看,中国家长应该怎么办?
蔡美儿:这是人们的误读。大家总认为,“纪律”与“创造力”两者不能兼而有之。
西方人会说:“抛开规矩,你们去创造吧!”结果孩子整天对着电脑无所事事。我认为,没有纪律的孩子,不会有创造性。
我的父亲是个非常聪明的发明家,有人甚至认为他可以拿诺贝尔奖。他一方面是个很自律的人,常常工作到凌晨3时;另一方面,他酷爱旅行,喜欢看生物学方面的书,喜欢音乐、艺术,这些都帮助他在数学领域更好地创新。
从前,中国孩子的学习领域是被限制的,我觉得现在是时候鼓励他们学习更多了,比如诗歌、爵士乐,比如西方和非洲的书籍。
广州日报:随着经济条件转好,更多中国家长开始向往西方宽松、追求个性的教育。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是什么让你有信心把中式教育实施到女儿的身上?
蔡美儿:我坚定地相信“中国式”教育方法有很多可取之处。
我的父母(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来美国就读研究生学院)用很严厉、传统的方式抚养了我和我的三个妹妹,灌输给我们了许多价值理念:勤奋自律、尊敬老人、负责任、不抱怨别人。回顾从前,我的父母对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还有无条件的爱——是这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
直至今日,我对父母仍心怀钦佩及感恩之情。他们一直是我最大的力量之源。这些父母给予我的,我也希望能给予我的女儿。
回复该发言
对话蔡美儿:
“虎妈”并不代表严厉,而是因为我属虎
广州日报:很多中国读者认识你,可能是因为外媒称你为“虎妈”。“虎妈”这个有趣的名字从何而来?你喜欢这个词吗?
蔡美儿:我不喜欢被叫“虎妈”。在中文里,“虎妈”听起来更糟些。当时用“虎妈”作书名,是因为我生于虎年,老虎代表着积极向上、勇敢、自信和严格。而我本人,就是一个非常严苛、过分自信的人。
我的父亲一直说:去跟所有人解释,虎妈不是代表严厉,而是中国人的生肖。
广州日报:生活中的你是一个怎样的妈妈,是个强势、有控制欲的人吗?你的学生怎样看你,是严师还是益友?
蔡美儿:我可能是个比较追求卓越的人,对两个女儿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在这本书里,我是一个有缺点的角色,而我的女儿们则是英雄。关于这本书,我想澄清的一点是,女儿们和我关系非常亲密——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她们会告诉我她们的秘密,会取笑我,我们一直都是开玩笑着,一直笑啊笑。
我猜我的学生可能会更多地把我当作朋友吧。我和学生的关系很好,我曾经得到过耶鲁大学的“最佳教学奖”。
广州日报:与西方读者不同,中国读者对该书引起争议的教育方式并不陌生。但“过犹不及”,你怎样把握对孩子管教的“度”?
蔡美儿:我觉得中式教育更应宽松一些。我的学生中有来自中国和韩国的,他们是全班最用功的。我常对他们说:放轻松,别太思前想后,试着多去表达自己。
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按照孩子不同的个性,给出更多的选择。当孩子非常小的时候,中式教育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还不懂得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如果你给一个8岁的孩子选择:要跟朋友玩还是练小提琴?他肯定选择前者。
但是当孩子到了十三四岁,如果他们真的发现自己喜欢某些东西,那么我们可以适当地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比如说我的大女儿很乖巧,我可以用很严厉的方式对待她。但我的小女儿很叛逆,当她13岁时,我发现我们的关系出现危机。我尊重了她的选择:放弃小提琴,转而练习她自己喜欢的网球。
广州日报:在中式教育的环境下,很多孩子容易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性,甚至他们长大后依然习惯于服从与被安排。以你的经验看,中国家长应该怎么办?
蔡美儿:这是人们的误读。大家总认为,“纪律”与“创造力”两者不能兼而有之。
西方人会说:“抛开规矩,你们去创造吧!”结果孩子整天对着电脑无所事事。我认为,没有纪律的孩子,不会有创造性。
我的父亲是个非常聪明的发明家,有人甚至认为他可以拿诺贝尔奖。他一方面是个很自律的人,常常工作到凌晨3时;另一方面,他酷爱旅行,喜欢看生物学方面的书,喜欢音乐、艺术,这些都帮助他在数学领域更好地创新。
从前,中国孩子的学习领域是被限制的,我觉得现在是时候鼓励他们学习更多了,比如诗歌、爵士乐,比如西方和非洲的书籍。
广州日报:随着经济条件转好,更多中国家长开始向往西方宽松、追求个性的教育。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是什么让你有信心把中式教育实施到女儿的身上?
蔡美儿:我坚定地相信“中国式”教育方法有很多可取之处。
我的父母(他们在20世纪60年代来美国就读研究生学院)用很严厉、传统的方式抚养了我和我的三个妹妹,灌输给我们了许多价值理念:勤奋自律、尊敬老人、负责任、不抱怨别人。回顾从前,我的父母对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还有无条件的爱——是这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
直至今日,我对父母仍心怀钦佩及感恩之情。他们一直是我最大的力量之源。这些父母给予我的,我也希望能给予我的女儿。
回复该发言
共有3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