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找第一抹春色
你可以用来伸懒腰,低头思索,或者给未来一个温柔的表情。读一本书,喝一杯茶,了解一个地方,也可以从一个春天的早晨开始。春早不只是一个时间观念,还是一个地理概念。吃早点、看日出、上早课、采茶、出门赶集或者出海捕鱼,所有这些就在我们的不远处,是热辣辣的人情味,也是不会泯灭的民间传统。它们并不只有当你适时矫情、“看破红尘”、修身养性的时候才存在。
春天的早晨远比小学语文老师的命题作文、中年人的唏嘘叹息精彩得多。(采写:南都记者 陈坚盈)
【当味蕾初醒,滋润身心】
早点,语有双关,既是让大家“早一点”,快一点,也是让大家品尝“早点”。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正常人,一天的开始应该是从有质量的一顿“早点”开始。在清晨谋划吃什么,怎么吃,要吃得饱,吃得有质量,那么一天的工作效率才能高,生活热情才会高涨,才容易产生幸福感。更何况,在不同的地方旅行,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民俗,最好的时间,也正是清晨时分。
早·景
从早点看出一座城市的性格
在春天刚开始的时候,在所到的每座城市里寻找早点,品味当地人的寻常生活,从清晨从脾胃开始,融入当地人的饮食文化。因而自古以来,老祖宗们都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据说,从如何用“早点”,还能看出当地民众的性格与生存状态来。比如一直以来商贾往来无白丁的扬州,有股养尊处优的味道,每天一早都是“皮包水”,将肚皮泡在十分讲究的茶水里面,再加上精致的菜肴,成为了延续至今的“早茶”;武汉人风火惯了,几乎从来就不在家里自煮早餐,总是喜欢热热闹闹地在外面“过早”,自此也打造了众多早餐百年老字号;而自古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徽州黟县,一早便要下地劳作,无瑕讲究优雅情调,更注重的是早餐的饱肚耐饿水平,于是喊出了“吃天光”的豪言壮语。
早·处
黟县 早餐是一天最重要的时候
关键词:吃天光

黟县宏村的初春,风光如画。CFP供图
黟县现属黄山市,但历史上比黄山更有名气,而且“黄山旧名黟山”,现如今我们所有游览的黟县始建于秦始皇26年即公元前221年。现在旅游,我们所看到的黄山市一带,徽州尽是繁华与富庶,但在以前,徽州地区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田园”,而黟县更是“穷乡恶壤”———“八山一水一分田”,于是,当地人传统比较节俭。这一点,可以从当地老人家的俗话里窥见一斑:“天光添一点,点心点一下,落昏混混过”。翻译成普通话就是:一天中只有早饭才能添一点,中餐只能蜻蜓点水;至于晚上,黄昏已过,黑夜降临,吃了饭便是睡大觉了,那还是混混过吧”。
早餐是如此重要,于是,黟县一带有了“吃天光”的说法,大家天一亮,就起床下地干活,吃过“天光”之后开始刨地劳动,当然要吃多些。现代人的节奏很快,多数还是“甜沫豆浆油条”,但以前“吃天光”更多倾向于当地“大米干饭把子肉”的特色早餐。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