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24日电 香港《文汇报》23日刊文说,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后,温总理会见中外记者,花了13分钟谈论香港,把脉极其准确,有两大启示:一是特区政府应突破“积极不干预”的旧的思想樊篱,制定长远科学发展规划;二是重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的和谐。
文章摘要如下:
温总理有关香港要注意三件事的谈话,有两方面的深刻启示:一是特区政府应突破“积极不干预”思维樊篱,要特别重视制定长远科学发展规划,因为发展规划不仅是政府履行管治责任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指南;二是特区政府应重视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因为一个高效率、有活力而稳定的经济体系,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社会福利制度,这是稳定社会秩序,保持社会和谐的有效方法。特区政府是港人当家作主的政府,应以主人翁的态度制定长远科学发展规划,以及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后,温总理会见中外记者,花了13分钟谈论香港,他要求香港要注意三件事情:要有长远而科学的发展规划;要重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要努力改善民生。他强调:“香港有着比较充裕的财政收入和雄厚的外汇储备,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特别要照顾好弱势群体,致力于改善民生。”温总理谈论香港的话,不仅反映中央充分了解香港社情民意,对香港把脉极其准确,而且表达了中央对特区政府的殷切期望和工作要求。
港府应突破“积极不干预”思维樊篱
三件事中,要有长远而科学的发展规划是关键所在。香港缺乏长远科学的发展规划,对社会经济发展放任自流的结果,是深层次矛盾不断积累。最近财政预算案引起的连串风波,已说明无论是香港经济的发展,还是深层次矛盾的解决和民生的改善,都不能再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治模式中。
香港之所以在“亚洲四小龙”中发展竞争力落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忽视政府引导经济和制定长远规划的重要性。
相比起来,韩国有《国家均衡发展5年规划》和《地方经济发展5年规划》,前者旨在缩小首都圈和非首都圈间经济发展差距,强调以市为行政单位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后者设立以城乡、广域和超广域圈为规划单位,着重确保韩国地方国际竞争力,以夯实国家发展根基。
新加坡的三级规划系统,从战略规划(概念规划)到本地规划(开发指导计划和城市设计规划)再到调整职能(开发控制),流水线般地保证了概念规划目标的实现。新加坡过去30年的规划给所有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并避免了城市发展中很多缺少控制的问题。新加坡政府对重要规划的高度负责,某种程度上成了国家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
台湾有“黄金十年”规划,最近为对接大陆“十二五”规划,台湾经济主管部门还首度成立“两岸产业布局策略小组”,全力争取大陆“十二五”商机。
香港由于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过分依赖市场调节,忽视了政府制定长远科学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十二五”规划支持香港培育新兴产业,促进深化粤港澳合作,都少不了特区政府制定长远科学的发展规划,才能将纲要对香港的支持转化为发展的动力。香港的深层次矛盾,也必须制定长远科学发展规划才能逐步解决。
香港需要有社会福利的长远规划和讨论
温总理强调,香港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触及香港社会福利政策的基本问题。《困境与突破—香港难点问题研究》一书指出:香港社会福利政策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整体社会对社会福利服务缺乏全面、长远的理念和规划。香港自1991年发表第三份社会福利白皮书之后,至今为止,就再也没有社会福利的长远规划和讨论。
回复该发言
港媒:温总理把脉香港启示港府突破“旧思维”
2 回复:港媒:温总理把脉香港启示港府突破“旧思维”
虫族2011-03-24 20:08:22 发表
政府和社会各界都不太愿意触及和规划社会长远发展面对的福利问题,令香港的社会福利发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潜藏不少不确定因素,若不重视解决,极有可能成为影响甚至冲击未来稳定和谐的定时炸弹。
新年度财政预算案引发的连串风波,显示上述论述十分透辟。香港之所以没有社会福利的长远规划和讨论,与“积极不干预”管治思维有关。
香港虽然回归13年多,但管治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缺乏主动规划未来的主人翁胸怀,未能有效全面构建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这样做必然带来三个后果,一是香港社会盛行“派糖文化”,无论有否财政盈余,都要以纾解民困和还富于民的理由“派糖”;二是社会往往纠缠于如何分饼的争论,往往令“派糖”派出争拗和矛盾,新年度预算案“派糖”派出连串风波即是一例;三是不可能实行高税制的香港,社会福利对经济增长的依赖日深,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却没有为未来绸缪,这就有可能使将来的社会福利缺乏坚实的财政根基而陷入困境。温总理说的“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放在香港的背景理解,就是解决民生问题要长远计,不能短视到要以派钱去抚平民怨。(黎子珍)
回复该发言
新年度财政预算案引发的连串风波,显示上述论述十分透辟。香港之所以没有社会福利的长远规划和讨论,与“积极不干预”管治思维有关。
香港虽然回归13年多,但管治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缺乏主动规划未来的主人翁胸怀,未能有效全面构建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这样做必然带来三个后果,一是香港社会盛行“派糖文化”,无论有否财政盈余,都要以纾解民困和还富于民的理由“派糖”;二是社会往往纠缠于如何分饼的争论,往往令“派糖”派出争拗和矛盾,新年度预算案“派糖”派出连串风波即是一例;三是不可能实行高税制的香港,社会福利对经济增长的依赖日深,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入却没有为未来绸缪,这就有可能使将来的社会福利缺乏坚实的财政根基而陷入困境。温总理说的“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放在香港的背景理解,就是解决民生问题要长远计,不能短视到要以派钱去抚平民怨。(黎子珍)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