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晚间,深圳世联地产顾问股份有限公司(SZ002285)发布2010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0年世联地产实现总营业收入12.7亿元,较上年同比大幅增长72.29%;实现利润总额3.3亿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60.29%。
主营业务大幅增长
根据年报显示,2010年世联地产代理及顾问策划两大主营业务均有大幅增长。2010年已实现代理销售额突破千亿,达到1216亿;已结算代理面积为11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3.9%,销售金额与销售面积分别占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额的1.06%和2.32%。2010年顾问业务实现业务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96.83%;共执行顾问项目个数565个,其中地方政府或土地运营机构策划项目44个,单个顾问项目收入增长明显。
全国化布局成效显著
2010年世联地产继续巩固以深圳为中心的华南区域,同时加大了华北、华东的开拓力度。2010年度华南区域营业收入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增长率为37.81%;在大力开拓的华东和华北区域,营业收入加速增长,分别高达102.37%和138.46%。非华南区域业务规模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1.14%上升为44.92%,说明公司主营业务的全国布局更趋合理。在房地产市场各地发展不同步、不均衡的情况下,非华南区域业务规模占比的提高也体现了公司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加强。
另一方面,该公司通过股权收购方式布局全国业务,2010年相继并购了山东市场排名第一的信立怡高与排名四川前三甲的四川嘉联,迅速提升区域市场占有率。
追求可复制性成长
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在“致股东的信”中总结,“2011年的调控正在深化,这也注定了今年对中国房地产行业而言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国房地产结构性转型的真正开始:这种结构转型,真正有利于中国的进一步城市化,真正有利于中国大内需市场的形成,真正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和谐发展。世联的企业使命是成为“持续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服务力量”,因此,我们是欢迎今年一系列的市场变化的,并且更加坚定地走既定的发展战略”。
相关阅读:
世联地产陈劲松:房地产调控并非病急乱投医
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表示,开发商目前的情绪也许过于乐观,中国房地产对GDP、对银行、对地方政府、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乐观,今年调控会逐渐加强。
房地产界弄错的三件事
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今天这种局面是必须也是必然,也就是说房地产行业的本轮调控,是不可避免的事。如果不是中央出台救市,2008年的那次调控应该会是相当深的一次,但是美国的经济危机,把我们整个行业给救了。救了之后,整个行业开始信心膨胀,并且恢复到比以前高出好几倍的状态,大家突然发现中国经济已经离不开房地产,中国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绑架了银行、绑架了地方政府。这种情绪在整个行业蔓延。所以,面对本轮调控,很多业内人的心态就是:“调吧!无所谓。”
今天我想说的是:“情况有变。中国房地产对GDP、对银行、对地方政府、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乐观。”很多人说中央是不是越来越煳涂了?我认为不是。不是疾病乱投医。原因在那?原因在我们房地产界弄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将住宅等同于房地产。我们认为房地产占了GDP的多少,然后拉动了产业链的多少,离开了中国房地产中国经济会怎样?不是房地产,而是住宅。假定去年580万套保障房是开工的(现在来看根本没有开工),假设今年1100万套保障房是可以开工的,那么能拉动中国GDP的多少产业链?不用开发商,它们拉的更狠。
回复该发言
世联地产去年净赚2.4亿 代理销售额突破千亿
2 回复:世联地产去年净赚2.4亿 代理销售额突破千亿
wangdaotonga2011-03-25 00:24:54 发表
我认为在这一点上中央是非常清楚的,只是现在时间不够。
第二件事,房地产绑架银行一说不成立。2008年,深圳的整体房价回调30%以上,个别区域回调50%以上,这个时间离今天并不遥远。记得当年深圳的媒体有一个预言,说:“深圳会出现1000亿的断供潮。”可是,到2008年底房价还未出现明显回升时深圳出现断供潮了吗?没有。当时,我们跟深圳人民银行有一个研究,研究的结论就是根本没有断供潮。那银行当底有没有断供的呢?有。但是跟老百姓没有关系,跟企业有关。那么随着去年4·15新政到现在,中国就更不可能出现断供潮。所以说今年各商业银行出现任何严厉的手段,它们心里都是有底的,并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第三事情,中国房地产绑架地方政府原则上有错误。因为我们国家是有钱的。保障性住房,中央请客地方买单,这种局面会在今年就有说法,否则1100万套就有问题。现在都签了军令状,今年肯定会有说法。这是政府之间的调剂问题,不是地方债的问题。
新政服务于三个大局
如果我说的三项理由存在的话,我们对整个行业就应该有个深刻的反思,根据反思我们才真正清楚应该干点什么?我的理解,这次新政服务于三个大局。
第一个大局,要为保障性住房批量推出预留时间。近期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的对话中说的非常清楚,“我有决心,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而本届政府任期正好与保障房批量推出的时机差不多,就是说新政要为保障房的批量面市留时间,在保障房批量面市前,我认为房地产调控没有最严,只有更严。
第二个大局,为城市化的结构转型服务。原先中国的城市化只集中在几个点,现在随着高铁的出现和和谐社会的提出,城市化必须由点变成面。这次新政的限购,就是一步大棋。限购,如果单从房地产来看,就显得非常无理,但若从整个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来看,我觉得这是一步妙棋。深圳、广州限购,使得珠三角严重不平衡的状况开始发生了逆转,这难道不是好事吗?我个人认为这个大局持续的时间可能比保障性住房持续的时间还要长。
第三个大局,服从于通货膨胀带来的不稳定。目前的通货膨胀已从资产快速通胀演变为实体通胀,现在号称史上最严的调控,房价还在涨,如果不严又会怎样?这次正好赶上一系列政治时间的吻合,所以说今年的调控会逐渐的加强。
今年房地产的政策频出,使得房地产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将中国房地产市场按区域划分,可以分成十几个区域,并且每个区域的表现都不一样。世联供销差的数据告诉我们,今年各个区域会层次不齐,多姿多彩。
回复该发言
第二件事,房地产绑架银行一说不成立。2008年,深圳的整体房价回调30%以上,个别区域回调50%以上,这个时间离今天并不遥远。记得当年深圳的媒体有一个预言,说:“深圳会出现1000亿的断供潮。”可是,到2008年底房价还未出现明显回升时深圳出现断供潮了吗?没有。当时,我们跟深圳人民银行有一个研究,研究的结论就是根本没有断供潮。那银行当底有没有断供的呢?有。但是跟老百姓没有关系,跟企业有关。那么随着去年4·15新政到现在,中国就更不可能出现断供潮。所以说今年各商业银行出现任何严厉的手段,它们心里都是有底的,并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第三事情,中国房地产绑架地方政府原则上有错误。因为我们国家是有钱的。保障性住房,中央请客地方买单,这种局面会在今年就有说法,否则1100万套就有问题。现在都签了军令状,今年肯定会有说法。这是政府之间的调剂问题,不是地方债的问题。
新政服务于三个大局
如果我说的三项理由存在的话,我们对整个行业就应该有个深刻的反思,根据反思我们才真正清楚应该干点什么?我的理解,这次新政服务于三个大局。
第一个大局,要为保障性住房批量推出预留时间。近期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的对话中说的非常清楚,“我有决心,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而本届政府任期正好与保障房批量推出的时机差不多,就是说新政要为保障房的批量面市留时间,在保障房批量面市前,我认为房地产调控没有最严,只有更严。
第二个大局,为城市化的结构转型服务。原先中国的城市化只集中在几个点,现在随着高铁的出现和和谐社会的提出,城市化必须由点变成面。这次新政的限购,就是一步大棋。限购,如果单从房地产来看,就显得非常无理,但若从整个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来看,我觉得这是一步妙棋。深圳、广州限购,使得珠三角严重不平衡的状况开始发生了逆转,这难道不是好事吗?我个人认为这个大局持续的时间可能比保障性住房持续的时间还要长。
第三个大局,服从于通货膨胀带来的不稳定。目前的通货膨胀已从资产快速通胀演变为实体通胀,现在号称史上最严的调控,房价还在涨,如果不严又会怎样?这次正好赶上一系列政治时间的吻合,所以说今年的调控会逐渐的加强。
今年房地产的政策频出,使得房地产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将中国房地产市场按区域划分,可以分成十几个区域,并且每个区域的表现都不一样。世联供销差的数据告诉我们,今年各个区域会层次不齐,多姿多彩。
回复该发言
共有2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