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无一企业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3月17日下午,欧盟对华陶瓷最大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出炉,1400余家涉案的中国陶瓷企业中,没有一家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被征收高达73%的临时性惩罚关税,直至半年后的终裁。
“欧盟委员会在去年6月19日立案发起对中国瓷砖的反倾销调查,整个调查程序会在立案之日起9个月内做出初步裁定。在这9个月中,我们组织了100多家行业内比较大型的企业积极应诉,其中三家被抽样。虽然最终依旧得出了73%的高税率,但在之前我们考虑的最坏结果是430%。”昨天下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欧盟公告的反倾销初步裁定结果中,原产于中国的瓷砖产品的反倾销税税率分为三类:1)被抽样并得到个案处理的6家企业,其税率分别为36.6%、35.5%、26.2%;2)合作但未被抽样的112家企业税率为32.3%;3)其他企业普遍税率为73%。
行业协会和五矿商会已经和律师积极寻找转圜余地。“我们正和欧盟委员会协调,在六七月召开听证会,阐述我们的观点,希望能够在终裁的时候把反倾销税率降下来,甚至于不征收,但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 ”
2.中小企业“断腕”求生存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反倾销税率高达73%的消息传来时,所有的中国陶瓷企业均倒吸了一口冷气,特别是涉案的瓷砖类企业。其中以出口为主营业务的中小企业面对的是产品价格翻番,欧洲客户流失殆尽的窘境。为此,部分企业已经采取“壮士断腕”的方式,迅速解散了内部的欧洲事业部。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坦言,初裁结果让中国企业出口欧盟的前景变得“非常不乐观”。“佛山有中国70%左右的瓷砖企业,有30家左右的陶瓷企业被欧盟国家包下来做贴牌生产,完全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这些企业毫无疑问都会倒闭。还有大量以欧盟市场为主的外贸公司,平均利润只有5%,最低的仅为0.5%,它们也无法承受如此高的税率。其他企业虽不至于受到致命威胁,但以平均15%的利润率应对30%甚至70%的税率,几乎没有企业可以熬过去。”他预测,大部分企业都会失去欧盟这一重要市场,其中15%的企业甚至会面临倒闭。
而记者从一名了解佛山瓷砖业的业内人士处获悉,初裁结果公布后,已经有部分佛山企业主动放弃了欧洲市场。“和中国出口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产品多走中高档路线不同,欧洲市场的中高端产品大多采购自意大利和西班牙,除了喜欢其风格,物流较快也是一个原因。只有大批量价廉物美的中低端产品才会采购自中国。”该人士表示,但对于没有积极应诉的企业来说,它必须面对73%的税率,这就意味着,中国瓷砖的价格优势荡然无存。“如果以原价销售,客户差不多要付出两倍价格的代价,这是无法接受的。而中低端的利润太薄,也让企业无法再做退步。”所以,来自佛山的消息称,部分中小企业直接解散了欧洲事业部,将精力转向东南亚或非洲市场。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