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建强给孩子们上课
在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乡,一座整洁的农家小院,2名没有薪酬的员工,8名天真浪漫的孩子和园长胡建强组成“百姓幼儿园”。胡建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硕士研究生。2008年毕业后在北京一家著名画廊担任策展助理。就在事业一帆风顺时,他突然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职返乡办起了这家幼儿园。
硕士研究生回农村办幼儿园,一时间在当地争议四起。作秀还是现实?胡建强和他的幼儿园能走多远?相信,一切质疑很快将会过去,然而,胡建强现象折射出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困境以及西部农村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恐怕仍需很长一段路要走。
硕士生返乡 办起幼儿园
2008年7月,胡建强从西北师大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研究生毕业后,通过熟人介绍,在北京著名的798艺术区为一家画廊担任策展助理,这是他喜欢的工作,月薪3000元。几个月后,他发现要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在北京根本无法生存,只能永远过北漂生活。前途的茫然无望让他突然萌生了回乡办幼儿园的想法。从小随父亲在天水长大的胡建强,心里一直有一种冲撞:城里的孩子从小能受到良好教育,农村的孩子为啥不行?这种情结在他心里一直徘徊着。于是,回秦安老家办幼儿园,为村里做点实事,成了胡建强强烈的愿望。
今年3月5日,胡建强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他租用了二哥的一间房子办起叶堡村第三家幼儿园。幼儿园是他事业的开端,也是他步入社会后感到压力最大的时候。上了20年的学,研究生学历,城里长大的孩子,胡建强头上的这些光环与他的回乡创办幼儿园在当地引起了不少争议,仿佛一夜间,胡建强就成了当地的“名人”。
胡建强出生于叶堡乡,父亲胡耀军是一名工人,早年从靖远风雷机械厂调到天水岷山机械厂,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工厂效益滑坡,为了供3个儿子读书,曾在天水养了8只奶羊,以每天20斤的产量维持生活,度过了8年艰难的时光。如今,大儿子二儿子已成家,二儿子还在叶堡村老宅子上盖了房子。退休后的胡耀军拿着1000余元工资,和老伴回到家乡安度晚年。胡建强是3个儿子中最有出息,也是父母最费心血的一个,老人希望他在城市里奋斗出一个名堂,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胡建强七八岁的时候,户口被转到了城里,跟着父亲到天水上学。不过,这个在父母心中最有出息的儿子,如今也回到老家。
一间民房 8个孩子
“快,侯茹柏,过来把你的手擦一下。咋这么脏啊!”一个狭长的小巷中,胡建强正在自家院里带着几个孩子——这是他的幼儿园。胡建强的父亲,一位头戴褪色蓝帽的老人正在院子里忙碌着,七八个孩子在院里骑着摇摇马玩耍。院里是新夯过的地,三面木制的砖土结构房,这是一个典型的农家院落。一个头发和眉毛都是黄色、皮肤白皙的小伙子正用流利的普通话指挥着孩子们,他就是幼儿园园长。
“刚开始时只有3个孩子,后来增加到6个,现在是8个,会越来越多的。”胡建强给记者介绍。每个孩子每学期收取300元的学费,其中有一个孩子因为家长忙无法接送,中午在他家吃饭,每个月多收60元伙食费。这些孩子中有的是亲戚,有的是邻居。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位穿着黑色对襟褂的老太太来接孩子。胡建强说这是他的大妈,也是前些日子将孩子送进幼儿园的。记者看到,幼儿园教室设在南面的房子里,宽敞、亮堂,里面摆放着崭新的桌凳,还有电视机和DV机。黑板上写着漂亮的粉笔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下面是歪歪扭扭几行稚嫩的字,随着胡建强清脆的领读,孩子们也跟着边念边写。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