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忻尚伦

杭萧钢构344亿元人民币“天价合同”——安哥拉公住房项目仍在一片朦胧中。CFP 资料
非洲和中东地区近期持续的政局动荡,使得中资企业在当地的经济活动备受关注。
中国商务部昨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访问非洲三国及中非经贸合作情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介绍,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0年中国对非投资约10亿美元,投资存量已超100亿美元,涉及矿业、制造业、农业等多个领域。
可见的事实是,近期非洲政治动荡中,中国政府和企业家们“到非洲去”热情依然高涨。仅在本周内,就有两家央企发布了开赴非洲的投资公告,涉及金额达到20亿美元。
埃及动荡影响中资项目
在回答关于埃及政局动荡对当地中国企业产生的影响时,姚坚坦言,前一阶段埃及的政局出现一些动荡,影响到部分项目的进展,随着下一步形势的稳定和恢复,中国企业的经营生产秩序也会得到逐步的恢复和改善。
姚坚特别提及,中国在埃及的苏伊士运河专门建立了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是中国企业比较聚集的产业区,区内有30家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集群式的投资和发展。此外,中国还参与了埃及的一些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的投资和合作,包括承揽集装箱的码头、水泥的生产线,还包括大型的国际会议中心、远程教育系统等。
据姚坚披露的数据,目前中国在埃及的投资额超过6亿美元,埃及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五大贸易伙伴。
在穆巴拉克辞去埃及总统之职后,埃及大规模的示威活动已趋于平复,但该国的麻烦未完全消遁。据埃及国家通讯社中东通讯社昨天报道,埃及持续罢工加深了当地日益严峻的经济困境,当地股市重新开市时间再度被推迟至20日。
“到非洲去”热情未减
部分非洲国家和中东地区近期都面临政局动荡的考验,苏丹、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也门、巴林、约旦、伊朗已相继爆发游行示威。据苏丹《新闻报》2月17日报道,即将在苏丹南部地区创建的国家将被命名为“南苏丹共和国”。
然而,中国企业“到非洲去”的热情并未减退。
中国交通建设(01800.HK)2月14日发布新闻稿,宣布旗下子公司中港公司2月1日与苏丹新国际机场业主签署苏丹新国际机场商务合同,合同总额达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
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色股份,000758.SZ)的控股股东——中国有色矿业集团2月15日发布新闻稿称,今后三年,公司还将在非洲投资逾10亿美元,在非累计投资将逾25亿美元。
据姚坚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月13日至17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应邀访问摩洛哥、赤道几内亚和加纳三国,与三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分别举行了对口会谈,实地考察了一些正在建设的重大项目。陈德铭此次出访非洲,是在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合作55周年以及全面实施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8项新举措的背景下进行的。
姚坚称,本次陈德铭出访“达到了‘推动落实、广泛交流、增信释疑、深化合作’的预期目的”。
据姚坚介绍,过去十年来,中非双边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双方贸易额由2000年的100亿美元上升至2010年的1269亿美元。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