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思买的全球CEO布莱恩·邓恩此前应该没想过,自己和百思买中国徐家汇店的一名普通销售员张华(化名)的首次“见面”是在这样一种沮丧的气氛下。
2011年2月22日上午9点多,事先录好的一小段视频里,这个白头发、白胡子,平日里总是笑得爽朗又随和的老板神情黯然地宣布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关闭中国大陆地区所有的9家门店,由成为百思买全资子公司的五星电器,来全面代言其中国业务。
这让此前一天笼罩在张华心里的担忧成为了现实。21日下午4点多,他被通知第二天早上8:45去店里开员工大会,连休假的员工都被召回,此前这样的大会只会在每月底召开一次,这种不同寻常让他嗅到了“有事要发生了”。坏消息在员工间蔓延,张华听说自己的经理接到电话时“整个神色都不对了”。只有少数核心高层提前知道了关店消息,但他们都被要求签署了保密协议。但百思买要撤退的消息在过去5年中并不新鲜,最近的一次是一周前,媒体捅出“百思买多家签约门店解约,遭遇‘可能撤出中国’的传闻。”21日晚上微博便有“内部人”爆料,传闻成真。
那天晚上,张华和1000多名中国员工中的大部分人一样,度过了辗转反侧的失眠之夜。加入百思买才半年,几天后的月底考评出来后他就立马会被晋升为Pro 1,到Pro 2就意味着他可以参与一些门店管理类的工作了。但如今晋升成泡影了,连工作都丢了。
他的最后一丝侥幸—“即使关应该也没那么快吧!”在第二天一早面对封锁的店铺、层层保安、闻风而来的记者时侥幸就成为了泡影。
震惊的表情浮现在每个人脸上,有员工当场大哭,而当他和同事们听完从店长到万里之外的CEO的讲话后,发现CEO的视频已配有得体的中文字幕,每人领到了一个信封,里面有5份左右的文件材料,中英文对照,包括个人的工资金额,N(工作年份)+1(年)+4(月)的补偿方案,以及具体的赔偿金额等。“这些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出来的,应该早就做好关店的决定了。”有不满的员工现场拉起了“还我青春,还我工作”的横幅,当然,这也是提前才能准备好的。
张华多少有些无奈、泄气以及不舍,但和95%左右的员工一样,他们对相对丰厚的赔偿方案感到满意,很快签了字,收拾了个人物品,脱下了代表着百思买形象的蓝T恤,走出了店门。
门外的世界已经沸腾了。从踌躇满志的零售偶像到轰然休克的零售败将,百思买自有品牌在中国的存续前后不过5年,这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在商业世界中震荡开来,留下了千滋百味。人们好奇,当初它拿到的就是一张布满问号的试卷,如今应该写上什么样的答案?
一场试错的游戏
和所有寄希望于新兴市场成为下一个利润增长点的美国公司一样,布莱恩·邓恩在回答诸如百思买未来的希望之地时,总会毫不犹豫地说“中国”。但当他介绍具体的成绩时,他习惯性的替换字眼是—“实验”。
一场从他的前任—乐天派冒险家布拉德·安德森(Brad Anderson)任期就开始的实验。经过了2003年起几乎长达3年的市场调研,到2006年5月收购南京五星电器51%的股份,准备实施“双品牌战略”,半年多后,随着百思买上海徐家汇首店终于登场,这个“双品牌战略”才算实至名归 。
但直到2009年6月,在百思买北美已经工作了24年的“老兵”邓恩接替退休的安德森掌舵时,百思买品牌在中国只有区区5家店,除了和北京以合作方式开的店中店外,其余全在上海,而且只有徐家汇一家店盈利,其余全都亏损,一枝独秀的局面一直维持到了最后。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