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12月19日讯 经历一年多的风风雨雨之后,香港雷曼迷你债券的投资者们终于苦尽甘来。
香港金管局12月18日披露,8月7日起,香港16家迷你债券分销银行开始向迷你债回购计划的合资格客户(约25000名客户)发出回购函件。截至12月16日,24688名客户已作出响应,其中98.9%的客户接受回购建议。而截至2009年11月30日,99.97%的接受建议客户已获有关银行付款,其余接受建议客户也将收到相关款项。
尽管回购方案只答应给苦主们赔偿6~7折的投资本金,但是考虑到一年以前香港银行家们冷冰冰的面孔,以及拒不付款的顽固态度,这个曾经被香港商界人物嘲笑为“输打硬要”的群体,这个由年迈退休员工、职业家庭主妇和大批毫无投资经验的苦主组成的大军,他们应该对收获的“6折成功”感到自豪。
自去年雷曼兄弟倒闭以来,雷曼迷你债券苦主已成为香港社会的重要话题之一。一年多以来,几乎每天都能见到雷曼苦主在银行门口示威,几乎每次立法会会议,都会有苦主递上申诉状。
苦主不断的申诉,让银行销售人员的种种虚伪手段曝光,甚至一些只报道明星花边新闻的娱乐杂志,也开始对银行销售人员如何出尽花招引诱年迈的退休老人津津乐道。
原本应该为苦主撑腰的监管机构官员们则大失脸面。在问题出现之后,金管局和证监会互相推诿责任,令香港社会震惊——立法会议员们则借势“为民请命”,不惜动用了《特权法案》,传召白发苍苍的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证监会的行政总裁韦奕礼,以及他们的上级主管、刚刚从象牙塔里入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还不太会应付立法会的陈家强教授。
在议员的口诛笔伐之下,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公众人物被迫纷纷放下身段,连最高傲的任志刚也在临走前的记者会上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过去“不善沟通”。
最让人意外的是,雷曼苦主居然令香港律师公会形象大损。雷曼苦主大联盟主席陈光誉怒气冲冲地对媒体透露,香港律师公会居然向代理苦主集体诉讼的美方律师发出警告信,要求他不得在港处理案件及提供法律意见,否则便是触犯香港法例,令苦主不得不和这位美国律师跑到澳门商讨解决方案。
或许多年后人们会说,雷曼苦主是时代的“照妖镜”,让许多体面人士的信用随着雷曼一起“破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雷曼苦主往往以弱势群体形象出现,但他们却绝非不能改变历史的小人物。一年多来上演的数十场示威游行,已经成功地让证监会与金管局痛下决心作出严格规管,要求银行们将理财部门单独分离,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审查,并要求对投资者的风险提示全程录音取证。来自金融业的声音抱怨说,今年金融产品的审核变得极为缓慢,生意很难做。但这又得怨谁呢?
回收六成投资的苦主们终于胜利了,但并非完胜,毕竟他们失去了近40%的存款,只能说,他们是苦尽甘未来。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