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摸底工作又在全国展开。
三类债务全部纳入审计范围 6月底前形成报告
在经过2010年的初步排查和自查之后,地方融资平台今年迎来全面审计。
早报讯继去年6月国务院发文要求财政部等多部委对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清理核实,自本月起,历年来规模最大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摸底工作又在全国展开。
据财新网报道,3月1日起,国家审计署18个特派办和37家地方审计机关,开始了对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的全面审查。国务院办公厅曾在2月中旬下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须在3月1日前开始审计地方性债务,6月底以前向国务院提交审计报告。
去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文件名为《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当时要求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央行)、银监会联合部署,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进行清理核实。
早报记者查阅前述《关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发现,此次正在全国展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主要针对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同时,为全面摸清地方政府可能承担的债务风险情况,此次审计也要对地方政府担保债务、其他相关债务进行审计。
根据《关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含政府部门和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公用事业单位、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相关单位举借,确定由财政资金偿还,政府负有直接偿债责任的债务;地方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是指因地方政府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当债务人无法偿还债务时,政府负有连带偿债责任的债务;其他相关债务是指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和公用事业单位为公益性项目举借,由非财政资金偿还,且地方政府未提供担保的债务。政府在法律上对该类债务不承担偿债责任,但当债务人出现债务危机时,政府可能需要承担救助责任。
此次审计对象包括,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及所属市(地、州、盟、区)、县(市、区、旗)三级政府、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公用事业单位、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相关单位。
按照上述通知,审计的时间范围是债务发生的起始年、1997年、1998年、2002年以及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
根据前述通知,国务院对此次全面审计提出以下工作思路:摸清规模,分清类型,分析结构,揭示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
财新网的报道称,“此次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摸底,覆盖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前所未有”。
另据财新网援引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在全国“两会”期间的话称,对于去年开始的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数据,目前正由财政部、银监会、国家发改委和央行核对,“核实后的数据大概3月底4月初上报国务院。”
目前,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统计数据尚未公布。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分析人士注意到,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悄然多了一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实施全口径监管,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的新提法,这或许能充分说明决策层面有意让地方政府负债从“幕后”走向台前,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回复该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