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37研究员20基金经理最强舰队
高良玉说,在2009年之后,他开始反思:“该怎么做才是公募基金?”
这是一个令人惊诧的问题,因为它过于基础。那一年,中国的基金行业已经进入第11个年头。而高良玉掌舵南方基金,也已经过去了10年。
在那10年中,南方基金曾经连续数年排名业内老大,高良玉被视为当之无愧的基金大佬。
但是他看到的是,2007年,在前所未有的大牛市中,中国基金行业爆炸性增长。2008年,基金们延续牛市思维,对市场的判断偏多,最终全面亏损。2009年,大部分基金又由于延续了2008年的熊市思维,仓位偏低,最终结果也不尽如人意。
“当时我就想,投资怎么做得更好、更稳定,为什么主打长期投资的基金却一定要做主题、概念、行业轮动这些短期操作?”2011年3月22日,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在自己公司的会议室里回忆说。
此时,南方基金的员工们刚刚度过了意气风发的数周:庆祝公司成立13周年;2011年以来6只产品业绩排名同类第一;公司内部甚至进行了一场足球赛,高良玉亲自下场……“现在工作觉得很幸福。”一位员工说。
但是连续3个月的业绩领先,尚不足以改变业内对于南方基金数年低迷的固有印象。“风水轮流转!”一家前十大基金公司的中层谈及自己公司的业绩落后于南方时,斩钉截铁的说。
甚至连一向被认为是基金业内最有进攻性的总经理高良玉,也没有表现得太高调。“现在虽然是一种转变,但是时间比较短,还需要检验。”他说。
这两年,南方投研改革的关键词是:“策略化。”
策略先行:行业配置高于个股交易
南方基金投研改革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
2008年年底,从华尔街回国的邱国鹭,出任南方基金投资总监。
这个职位,曾属于业内名声赫赫的王宏远和李旭利。但是在经历了数年的业绩不振和离职潮之后,很多人都已经忘却了,南方基金投研部门曾经创下的辉煌。
尽管不愿谈起引进邱国鹭的过程,但是高良玉说,他认为一个好的投资总监,一定要有很强的投资逻辑,既要肯定自己的基本观点,又要根据环境变化适时调整。
在进入南方基金之后,由于拥有对冲基金的管理经验,邱国鹭一直管理公司的专户产品,并没有出现在公募基金经理的名单中,因此并不像他的几位前任那样名气在外。
2009年,南方基金开始对旗下几个基金产品,尝试“策略化”投资管理。
所谓的“策略”,就是对一只基金一段时间内的投资做一些基本判断,并形成一定的投资架构和组合。比如该只基金在这一段时间内,对于市场和行业如何判断、大致仓位范围、重点配置哪些行业、大概的比例是多少……在期初确定之后,基金经理即按照这些约束进行投资操作。
高良玉说,这样的安排,会更加突出行业配置在基金投资中的地位。
他的想法来自于一些统计:由于大资金和长期投资的特点,从长期来看,公募基金的收益基本来自于行业配置,从择时、个股交易中获得的利润极少。
“以前的投资,包括现在的主题投资、时机的选择,都是主观判断,都是跟着市场变动的不确定的。”高良玉说,“投资领域要有一定的纪律,基于整个的要素、指标。不能都是不确定的、随意的交易。”
邱国鹭说,他理解这个概念就是“更加强调中长期投资,更加强调谋定而后动,强调管理,这是机构式的做法而不是散户的做法。组织框架下保持行业的波动性减少。”
但是投研改革启动的2009年,南方基金业绩并无突破。
据统计,2009年,在最考验基金经理配置能力和个股选择能力的标准型股票基金中,南方旗下产品排名最高的是南方优选价值,当年净值增长率为66.84%,排名180只可比基金中的第86位。
回复该发言
独家解密:南方基金高良玉两年变革路
2 回复:独家解密:南方基金高良玉两年变革路
babywode2011-03-28 11:15:49 发表
而当年同类基金还有61.98%的南方盛元红利、59.59%的南方隆元、59.48%的南方绩优成长、55.37%的南方高增、53.23%的南方积极配置、53.18%的南方成分精选。
如果考虑到当年标准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为71.54%,南方基金的这份答卷,可谓不及格。显然,无论当时南方是在哪一只基金上进行“策略化”的实验,都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高良玉不得不承认,2009年的尝试“不太成功”。他总结说,当年的不足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策略化是从上到下的、强制性的;第二,执行不够好。
因此南方基金继续改进策略化的战略。经过2010年,高良玉说,这一改革已经基本成型。
现在,南方基金的策略化流程是:每一个季度,基金经理通过与投委会、研究部的沟通,制定自己的基金当季的目标和策略。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距离自己的策略偏差过大,邱国鹭等投研部门负责人就会和其讨论,为何出现大的偏离。
邱国鹭说,策略化并不是要加强公司投委会对于基金经理的管制,实际上,投委会总是“议而不决”,充分发挥了基金经理的主观作用,自己只是偶尔提醒和讨论。
2010年,南方基金业绩虽然仍未冒尖,但是已经有明显好转,根据银河证券的统计,南方优选价值净值增长率超过20%,排名标准型股票基金的第11位,另外,南方高增、南方积极配置、南方绩优成长的增长率都超过同类产品平均水平。
高良玉和邱国鹭都说,投研体系改革,在这一年基本到位了。
2011年以来,南方开元排名封闭式基金第一,南方隆元排名标准股票型基金第一。
但是邱国鹭说,仍然有遗憾:“即便是我们表现最好的基金,还是出现了偏离自己策略的情况,现在市场上影响因素太多了,比如地震啊、核危机啊,如果按照之前定下来的策略坚持下去,我们的业绩应该还可以好一点。”
研究先行,汪澂熬得住,谈建强跑得快
今年以来的封基和开基冠军——基金开元和基金隆元的基金经理都是同一个人——汪澂。
根据公司的介绍,这是一位1974年出生的女基金经理。1999年就加入了南方基金,分析师出身。
尽管入行已经12年,但是直到2011年,汪澂才以业绩赢得业内关注。
邱国鹭说,从来不和媒体接触的汪澂的特点是“熬得住”。他说,汪澂做研究员出身,对于中长期的投资把握比较好,而且不随波逐流,能够顶住大的压力。
在汪澂之外,南方基金还有另外两位明星基金经理——恒元、盛元的基金经理蒋峰,和南方高增、南方价值、南方优选的基金谈建强。邱国鹭说,蒋峰的特点是注重行业配置,对产业链的理解较为深入。
2010年,鉴于蒋峰在管理保本基金恒元时不错的股票投资业绩,南方基金将蒋峰调至股票型基金南方盛元。
而谈建强对于主题投资、波段投资,反应则比公司其他的基金经理灵敏。“谈建强自己说,他是扣扳机型的,瞄准一个标的可能很久,但是扣扳机就那么一下,等到催化剂出来了再买。所以尽管他做波段,管理的资产相对规模不大,但是他的换手率可能是我们公司最低的。”邱国鹭说。
2011年,南方基金为谈建强量身打造发出南方优选成长。在产品设计时,本来是一只标准型股票基金。但是考虑到谈建强的择时能力优于一般基金经理,最终产品被调整为一只仓位更为灵活的混合型基金。
邱国鹭说,希望每一个基金经理都能在策略化的大旗下,有自己的风格。“有的基金经理熬得住,有的基金经理跑得快,都是可以的,但是要认清自己,要明白自己的长处,不要跟着别人走。”
回复该发言
如果考虑到当年标准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为71.54%,南方基金的这份答卷,可谓不及格。显然,无论当时南方是在哪一只基金上进行“策略化”的实验,都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高良玉不得不承认,2009年的尝试“不太成功”。他总结说,当年的不足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策略化是从上到下的、强制性的;第二,执行不够好。
因此南方基金继续改进策略化的战略。经过2010年,高良玉说,这一改革已经基本成型。
现在,南方基金的策略化流程是:每一个季度,基金经理通过与投委会、研究部的沟通,制定自己的基金当季的目标和策略。如果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距离自己的策略偏差过大,邱国鹭等投研部门负责人就会和其讨论,为何出现大的偏离。
邱国鹭说,策略化并不是要加强公司投委会对于基金经理的管制,实际上,投委会总是“议而不决”,充分发挥了基金经理的主观作用,自己只是偶尔提醒和讨论。
2010年,南方基金业绩虽然仍未冒尖,但是已经有明显好转,根据银河证券的统计,南方优选价值净值增长率超过20%,排名标准型股票基金的第11位,另外,南方高增、南方积极配置、南方绩优成长的增长率都超过同类产品平均水平。
高良玉和邱国鹭都说,投研体系改革,在这一年基本到位了。
2011年以来,南方开元排名封闭式基金第一,南方隆元排名标准股票型基金第一。
但是邱国鹭说,仍然有遗憾:“即便是我们表现最好的基金,还是出现了偏离自己策略的情况,现在市场上影响因素太多了,比如地震啊、核危机啊,如果按照之前定下来的策略坚持下去,我们的业绩应该还可以好一点。”
研究先行,汪澂熬得住,谈建强跑得快
今年以来的封基和开基冠军——基金开元和基金隆元的基金经理都是同一个人——汪澂。
根据公司的介绍,这是一位1974年出生的女基金经理。1999年就加入了南方基金,分析师出身。
尽管入行已经12年,但是直到2011年,汪澂才以业绩赢得业内关注。
邱国鹭说,从来不和媒体接触的汪澂的特点是“熬得住”。他说,汪澂做研究员出身,对于中长期的投资把握比较好,而且不随波逐流,能够顶住大的压力。
在汪澂之外,南方基金还有另外两位明星基金经理——恒元、盛元的基金经理蒋峰,和南方高增、南方价值、南方优选的基金谈建强。邱国鹭说,蒋峰的特点是注重行业配置,对产业链的理解较为深入。
2010年,鉴于蒋峰在管理保本基金恒元时不错的股票投资业绩,南方基金将蒋峰调至股票型基金南方盛元。
而谈建强对于主题投资、波段投资,反应则比公司其他的基金经理灵敏。“谈建强自己说,他是扣扳机型的,瞄准一个标的可能很久,但是扣扳机就那么一下,等到催化剂出来了再买。所以尽管他做波段,管理的资产相对规模不大,但是他的换手率可能是我们公司最低的。”邱国鹭说。
2011年,南方基金为谈建强量身打造发出南方优选成长。在产品设计时,本来是一只标准型股票基金。但是考虑到谈建强的择时能力优于一般基金经理,最终产品被调整为一只仓位更为灵活的混合型基金。
邱国鹭说,希望每一个基金经理都能在策略化的大旗下,有自己的风格。“有的基金经理熬得住,有的基金经理跑得快,都是可以的,但是要认清自己,要明白自己的长处,不要跟着别人走。”
回复该发言
3 回复:独家解密:南方基金高良玉两年变革路
babywode2011-03-28 11:15:49 发表
为了减轻短期市场变化对于这支投资队伍的影响,高良玉说,现在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放宽到一年加三年的业绩,而不再关注短期的业绩变化和排名。2011年开始,也不再强调交易利润对于基金的影响,取消了对交易员的交易限价,直接用市价交易股票即可。
对于南方基金的投研体系来说,2009年下半年一个重要的催化剂,是研究总监史博的加入。史博来自于泰达宏利基金,目前率领着南方旗下近40名研究员。
“我们首先是要全覆盖,所有行业都覆盖,不能说市场哪个行业热门就覆盖哪个。”邱国鹭说,“然后我们再做深度,比如一个汽车行业,我们可以拆分的很细,哪一个配件到底是怎么回事?行业集中度怎么样?利润怎么样?每个研究员,应该找到自己覆盖的领域中,最值得推荐的10只股票,如果汽车行业有投资机会,我们相信我们可以立刻找到合适的标的。”
为了提高研究对于公司的贡献,南方基金调整了研究部门的考核方式。研究员的考核,直接与基金使用其研究成果获得的利润挂钩。2010年,南方基金最优秀的一名研究员,获得的收入,甚至超过了部分基金经理。一些对单一行业有专长的研究员,不再视投资部为下一个职业目标。
邱国鹭说,对于研究员的培训至关重要,作为前十大基金公司,南方可以招聘到很优秀的年轻人,但是除了报表之外,这些年轻人还要懂得投资、懂得行业、懂得判断人。
因此公司会安排年轻的研究员们去国内研究所、会计所、国外基金公司,也会请外部的行业专家来做培训。“3年前招的研究员,现在已经成长起来了,成为我们投资中可以依靠的行业专家,这就是我们核心的能力。”
2010年年中,正是通过与工信部的沟通和多次外部调研,南方基金发现,在消费板块的热潮下,实体经济中投资热潮不减,从而在基金行业中率先提出机械行业的高端制造概念,半年以来,收益不小。
高良玉说,南方投研体系的调整,2011年已经大致到位,现在他考虑的问题,是要不要将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与基金规模联系得更紧密一些,以发挥基金经理的积极性。
高良玉:以前南方靠的是个人,现在靠的是一个体系
他坚持说,南方基金只是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业绩不如人意而已
无论在南方基金的哪一个历史阶段,高良玉都是这个行业最引人注目的人之一。
据说,他的进攻性,令南方曾经拥有业内最顶尖的投资和市场人才;但他们又因为高良玉的进攻性,而离他而去。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记得,从2003年到2006年,南方曾一直是这个行业的老大。
而他的员工不得不承认,他是这个行业真正具有“狼性”的人。即便在南方基金最低迷的两年,高良玉仍然说,外界认为南方基金人才流失严重,是因为南方出去的人个个身居高位广受瞩目。
直到现在,他也坚持说,南方基金只是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业绩不如人意而已。
2011年,面对理财周报记者,高良玉反而显得平和,他说,我做总经理,就是给大家一个舞台。
一旁的投资总监邱国鹭补充说,高总是我们的总导演。
“如果还业绩差,没道理啊”
理财周报:你们的投研体系改革,实际上是改变了之前对于公募基金的认识。
高良玉:对,我现在认为公募基金投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行业。仓位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基金产品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规定了仓位,比如股票基金的仓位就是60%以上。我现在越来越认同这种观点:产品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划分了风险,高收益就是对应高风险。投资人愿意冒风险就买。如果跌得很凶,那是市场的问题,不是投资的问题。不能涨上去的时候说这只基金好,跌的时候就是不好。
理财周报:之前有一些基金公司已经是这个操作思路了,认为应该让投资人择时,公募基金就是满仓操作,没必要择时。
回复该发言
对于南方基金的投研体系来说,2009年下半年一个重要的催化剂,是研究总监史博的加入。史博来自于泰达宏利基金,目前率领着南方旗下近40名研究员。
“我们首先是要全覆盖,所有行业都覆盖,不能说市场哪个行业热门就覆盖哪个。”邱国鹭说,“然后我们再做深度,比如一个汽车行业,我们可以拆分的很细,哪一个配件到底是怎么回事?行业集中度怎么样?利润怎么样?每个研究员,应该找到自己覆盖的领域中,最值得推荐的10只股票,如果汽车行业有投资机会,我们相信我们可以立刻找到合适的标的。”
为了提高研究对于公司的贡献,南方基金调整了研究部门的考核方式。研究员的考核,直接与基金使用其研究成果获得的利润挂钩。2010年,南方基金最优秀的一名研究员,获得的收入,甚至超过了部分基金经理。一些对单一行业有专长的研究员,不再视投资部为下一个职业目标。
邱国鹭说,对于研究员的培训至关重要,作为前十大基金公司,南方可以招聘到很优秀的年轻人,但是除了报表之外,这些年轻人还要懂得投资、懂得行业、懂得判断人。
因此公司会安排年轻的研究员们去国内研究所、会计所、国外基金公司,也会请外部的行业专家来做培训。“3年前招的研究员,现在已经成长起来了,成为我们投资中可以依靠的行业专家,这就是我们核心的能力。”
2010年年中,正是通过与工信部的沟通和多次外部调研,南方基金发现,在消费板块的热潮下,实体经济中投资热潮不减,从而在基金行业中率先提出机械行业的高端制造概念,半年以来,收益不小。
高良玉说,南方投研体系的调整,2011年已经大致到位,现在他考虑的问题,是要不要将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与基金规模联系得更紧密一些,以发挥基金经理的积极性。
高良玉:以前南方靠的是个人,现在靠的是一个体系
他坚持说,南方基金只是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业绩不如人意而已
无论在南方基金的哪一个历史阶段,高良玉都是这个行业最引人注目的人之一。
据说,他的进攻性,令南方曾经拥有业内最顶尖的投资和市场人才;但他们又因为高良玉的进攻性,而离他而去。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记得,从2003年到2006年,南方曾一直是这个行业的老大。
而他的员工不得不承认,他是这个行业真正具有“狼性”的人。即便在南方基金最低迷的两年,高良玉仍然说,外界认为南方基金人才流失严重,是因为南方出去的人个个身居高位广受瞩目。
直到现在,他也坚持说,南方基金只是2008年和2009年两年的业绩不如人意而已。
2011年,面对理财周报记者,高良玉反而显得平和,他说,我做总经理,就是给大家一个舞台。
一旁的投资总监邱国鹭补充说,高总是我们的总导演。
“如果还业绩差,没道理啊”
理财周报:你们的投研体系改革,实际上是改变了之前对于公募基金的认识。
高良玉:对,我现在认为公募基金投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行业。仓位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基金产品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规定了仓位,比如股票基金的仓位就是60%以上。我现在越来越认同这种观点:产品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划分了风险,高收益就是对应高风险。投资人愿意冒风险就买。如果跌得很凶,那是市场的问题,不是投资的问题。不能涨上去的时候说这只基金好,跌的时候就是不好。
理财周报:之前有一些基金公司已经是这个操作思路了,认为应该让投资人择时,公募基金就是满仓操作,没必要择时。
回复该发言
4 回复:独家解密:南方基金高良玉两年变革路
babywode2011-03-28 11:15:49 发表
高良玉:实际基金市场有很多的误区。十几年证明,没有一个基金经理是可以择时的,很难选。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开会,分析来分析去。其实市场是看不清楚的,这就是浪费时间,我们不要去做我们做不了的事情。
理财周报:你们今年以来业绩不错,大家都认为是投研体系调整的结果,接下来怎么延续呢?
高良玉:延续的信心我是有的。我以前没有这种信心,为什么?因为当时投资是基于对市场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判断,今天好了,不知道明天好不好。我现在敢说我是有信心的,可以保持一个比较好的水平。首先是我们的投研系统性,我们的操作方法得当有效;其次是我们的投研人员经验,在行业中也算是比较好的。所以我在制度上、方法上、策略上、经验上、人员配备做得都不错,如果还业绩差,没道理啊。
理财周报:那你对于投研的业绩有具体的目标吗?
高良玉:那很难说。但是我觉得一定是比较靠前的。
“我现在理性多、感性少”
理财周报:事实上南方基金历史上曾经有过非常好的基金经理,但后来出现了人才流失的问题。你现在如果要维持好的业绩,怎么克服这个问题?
高良玉:我知道你的意思。以前我们的投资更多是靠个人,而不是一个体系。我们有研究员、我们会培养一些潜在的基金经理,现在我们有一条成长线。
以前我们靠个人的时候,这个人走了,体系就垮了。现在不会了。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基金经理也是需要管理的。所谓的管理就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体系。让所有的人在这个体系中找到位置然后相互配合。体系里的分工该怎么协调,应该有一些固定下来的,这个就是流程和标准。
以前我们是没有这个的,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经验,没有固定的模式。
这几年我们反复讨论,到底应该怎么做、怎么研究、出什么样的成果、放在哪里、怎么考核……这一块现在有了系统性,流程化固定化了,不再是个人起多大的作用。
理财周报:那你现在在公司扮演什么角色?
高良玉:我就是给大家搭舞台的。我就做两件事,一件是找合适的人来做合适的事,一件是帮助大家发现问题。我经常挑毛病,当然我会先声明,我是来帮助你的。比如去年12月20日提交的今年配置,如果不受市场影响、坚持下去的话,业绩是不是会比现在好呢?我这么不停的讲,他们就会反思。我以前更多是批评,现在不批评了,就是交流和分析。
这种变化是非常大的。没有一个人的能力是非常好的,所以体系的能力很重要,用一个体系帮助一个人去修整、调整、坚持改变,这才是好的转变。
所以这一块,我们管理的方式改变了。另外就是形成了体系,自我约束,按照现代公司化管理的模式去做。关于基金公司怎么管,我以前可能感性多、理性少,现在是理性多,感性少了。
我们以前为什么有波动?就是管理的问题。之前自己在一线,后来规模大了,自己不在一线,管理就脱节了。
我们这两年做任何的事,都强调公司规模扩大后,管理要相应的变革。重点就是做了几个改革,包括投研、市场、人力资源和绩效管理。我现在就是考虑怎么让公司形成真正的团队,系统要分工明确、目标明确。
当然基金公司有的是有标准化的,有的是没有标准化的。但是我认为,体系、流程、目标导向、自我驱动等等东西,确实要有原则。
回复该发言
理财周报:你们今年以来业绩不错,大家都认为是投研体系调整的结果,接下来怎么延续呢?
高良玉:延续的信心我是有的。我以前没有这种信心,为什么?因为当时投资是基于对市场和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判断,今天好了,不知道明天好不好。我现在敢说我是有信心的,可以保持一个比较好的水平。首先是我们的投研系统性,我们的操作方法得当有效;其次是我们的投研人员经验,在行业中也算是比较好的。所以我在制度上、方法上、策略上、经验上、人员配备做得都不错,如果还业绩差,没道理啊。
理财周报:那你对于投研的业绩有具体的目标吗?
高良玉:那很难说。但是我觉得一定是比较靠前的。
“我现在理性多、感性少”
理财周报:事实上南方基金历史上曾经有过非常好的基金经理,但后来出现了人才流失的问题。你现在如果要维持好的业绩,怎么克服这个问题?
高良玉:我知道你的意思。以前我们的投资更多是靠个人,而不是一个体系。我们有研究员、我们会培养一些潜在的基金经理,现在我们有一条成长线。
以前我们靠个人的时候,这个人走了,体系就垮了。现在不会了。我们现在强调的是,基金经理也是需要管理的。所谓的管理就是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体系。让所有的人在这个体系中找到位置然后相互配合。体系里的分工该怎么协调,应该有一些固定下来的,这个就是流程和标准。
以前我们是没有这个的,每个人都依靠自己的经验,没有固定的模式。
这几年我们反复讨论,到底应该怎么做、怎么研究、出什么样的成果、放在哪里、怎么考核……这一块现在有了系统性,流程化固定化了,不再是个人起多大的作用。
理财周报:那你现在在公司扮演什么角色?
高良玉:我就是给大家搭舞台的。我就做两件事,一件是找合适的人来做合适的事,一件是帮助大家发现问题。我经常挑毛病,当然我会先声明,我是来帮助你的。比如去年12月20日提交的今年配置,如果不受市场影响、坚持下去的话,业绩是不是会比现在好呢?我这么不停的讲,他们就会反思。我以前更多是批评,现在不批评了,就是交流和分析。
这种变化是非常大的。没有一个人的能力是非常好的,所以体系的能力很重要,用一个体系帮助一个人去修整、调整、坚持改变,这才是好的转变。
所以这一块,我们管理的方式改变了。另外就是形成了体系,自我约束,按照现代公司化管理的模式去做。关于基金公司怎么管,我以前可能感性多、理性少,现在是理性多,感性少了。
我们以前为什么有波动?就是管理的问题。之前自己在一线,后来规模大了,自己不在一线,管理就脱节了。
我们这两年做任何的事,都强调公司规模扩大后,管理要相应的变革。重点就是做了几个改革,包括投研、市场、人力资源和绩效管理。我现在就是考虑怎么让公司形成真正的团队,系统要分工明确、目标明确。
当然基金公司有的是有标准化的,有的是没有标准化的。但是我认为,体系、流程、目标导向、自我驱动等等东西,确实要有原则。
回复该发言
共有4帖子